劉國鋒,女,1974年生,平度市職教中心教師。作為一名職業學校的老師,劉國鋒付出了比一般老師更多的精力和努力。任班主任的20年間,找學生談話、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是她每天的必修課。值班時,她經常會帶學生去學校附近餐館,坐下來邊吃邊聊。簡單的一碗面或一盤水餃,就會讓學生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尊重,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愛意,紛紛敞開心扉傾訴困惑。
學生的成長需要愛的潤澤,特別是那些正在經歷磨難的孩子。班里有一個叫小夢(化名)的學生,父母遇車禍雙亡,和妹妹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寒假里,劉國鋒去小夢家家訪,兩位老人緊握著她的手痛哭不已。了解情況后,劉老師主動承擔起了小夢所有的書費,還時不時地給她買衣服、買生活用品。一次周末,小夢的手機欠費關機,爺爺打電話找不到她,劉國鋒馬上給她充上了話費。下午一到教室,學生就跟她說:“老師,小夢今天發財了,不知道哪個傻瓜把錢充到她手機里了。”她笑了笑,雖然被冠以“傻瓜”的稱號,但看著小夢的笑容,她就知足了。小平(化名)在高三時被分到劉國鋒的班,母親去世得早,父親反對她上學很少給她錢,所以小平常常靠干啃饅頭度日,劉國鋒了解后深感心酸。知道小平自尊心強,不輕易接受別人的幫助,劉國鋒就偷偷把錢交給她好朋友,讓她平常多買份菜、多買盒奶分給小平。還有個學生小恩(化名),母親是聾啞人,姐姐還在讀大學,家里條件非常艱苦,劉國鋒又承包起了她的書費。從教以來,劉國鋒已經記不清資助過多少位學生了,她還把這種無私的愛延伸到了社會。平度市云山鎮有一位幼兒教師,家中接連遭受不幸,丈夫遭遇車禍欠下近20萬債務后又離世,家境剛見起色時,她自己又遭遇車禍,至今留有殘疾。了解到情況后,劉國鋒便不定期地給她三五百塊錢,給她精神上的鼓舞,就這樣連續幫扶了8年,一直堅持至今。劉國鋒的大愛為學生作了很好的榜樣,2020年疫情期間,她班同學踴躍捐款,成為全校人均捐款錢數最多的班級。
“媽,過年好!”“老媽,對不起,我遲到了。”“媽,想你,好想好想。”劉國鋒已記不清從何時開始,孩子們開始喊她“媽”。學校實行寄宿制,班里至少有80%的學生需要住宿,班主任是既當爹又當媽,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樣,學生都戲謔她為“最操心的家長”。職業學校問題孩子多,但劉國鋒對所有孩子都堅持不放棄不放手。教育生涯中,她曾讓三個家庭破鏡重圓,讓兩個對生活喪失信心的學生重新樹立人生理想,讓27個輟學學生重新回到了校園……
很多學生最初都是抱著玩玩的心態就讀職業學校,自我約束能力差。新生開學之初,劉國鋒就跟學生們約法三章,讓他們自己商擬班規,犯了錯誤依照規定自行處罰,她負責監督執行,這種嚴厲又不過激的管理方式讓學生們收斂了很多。接下來,劉國鋒又實施了“連環治班策略”,對學生進行責任、謙讓、合作、禮貌等方面的教育,不到一個學期,班級的整體風貌發生質的改變,成為同專業最優秀的班級,由此劉國鋒還創造了一個青島市職業教育的奇跡:班級共34人參加高考,該專業全省過600分的共40余人,她的班就占了6人,班里最后一名在全省排251名,五門課程四門位居全省第一。
生活中的劉國鋒是一個比較低調的人,但在學生面前,她卻一反常態的“高調”,經常會拿出一大摞獲獎證書跟學生們“炫耀”。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有些學生和家長對職業教育存在誤解,但是證書證明了老師的實力,可以讓他們消除偏見,重構對職校老師的認知。當然,她也并非單純地“炫耀”,她會把每個證書背后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讓他們知道收獲的背后有付出,優秀的背后有汗水。
2016年,學校準備申報國家教學成果,劉國鋒被選為研究團隊核心成員。這個項目被青島市教育局寄予厚望,團隊壓力很大,整整兩年時間,沒有周末假期,團隊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2018年,學校申報的國家教學成果獲得了特等獎,這是中職學校首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每個成員因此獲得了一枚獎章。劉國鋒把這枚獎章拿給學生看,告訴學生:“這枚獎章是目前我職業生涯中最高的榮耀,我為曾經付出的汗水深感自豪。”獎章點燃了學生的斗志,讓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更遙遠的前方。
仰望星空,繁星閃爍,熠熠生輝。每個學生都是蒼穹里中一顆不凡的星星,只是年幼的他們積蓄的能量還不足以耀眼。作為班主任,劉國鋒表示,她會一如既往地用智慧去激勵學生,用人格去感化學生,幫助他們蓄積蛻變的能量,陪伴他們在人生旅程中厚積薄發,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天空中最亮最美的星。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