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高峰:長空萬里礪高峰
在國網乳山市供電公司,說起谷高峰,不同的人會給他貼不同的標簽,“退役軍人”“配電專家”“援藏青年”……但大家說的最多的是,他是一位四次援藏,在雪域高原上扎根一線、砥礪前行的好同志。
在國網乳山市供電公司,說起谷高峰,不同的人會給他貼不同的標簽,“退役軍人”“配電專家”“援藏青年”……但大家說的最多的是,他是一位四次援藏,在雪域高原上扎根一線、砥礪前行的好同志。
谷高峰,2004年12月參軍入伍,2006年12月退伍,原總參二部廣州聯絡局戰士。2007年進入國網乳山供電公司從事配電檢修工作,自2017年至2020年,先后四次赴西藏日喀則參與援藏幫扶工作,用軍人本色擦亮人生底色,其事跡先后被《中國國防報》、退役軍人事務部網站等媒體宣傳推廣。先后榮獲威海市優秀共產黨員、威海市最美退役軍人、威海市優秀職工、威海市新長征突擊手等稱號。
140天,行程1萬多千米
時間的指針回到2017年8月14日。經過層層篩選,這一天,谷高峰滿懷憧憬,作為援藏人員第一次踏上了挑戰雪域高峰的征程。
日喀則的山路彎彎曲曲,云朵在山間飄浮,天空澄澈瓦藍,不含一絲雜色,這是向往西藏的旅人最愛的風景。可在供電人眼中,走幾十里山路看不到一基輸電鐵塔、一根電桿,就知道那是一片怎樣的土地。
沒有電的生活,相當于在苦寒的高原之地與世隔絕。
看著近在眼前的絕佳景致要翻山越嶺才能到達,谷高峰猜到在這里建電網有多難。當時,日喀則地區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工程施工地普遍在海拔4500米以上,含氧量是內地的60%。山巒起伏,村民的房屋零星分布在山坡上。很多桿塔組立區域人跡罕至,甚至連當地人都不曾去過。當地村民聽說要在這里架設輸電線路,都直搖頭:“在那個地方站著都費勁,怎么可能把電桿立起來?”
谷高峰和同事們翻雪山、跨溝壑,遇到嚴重缺氧時,就背著氧氣瓶一邊吸氧一邊施工。每當仰望著陡峭的山脊上架起一條條銀線,每當看到村民們用上電后淳樸的笑容,谷高峰的心底就有一股暖流在涌動。
讓谷高峰印象深刻的是,海拔4900米的白朗縣者下鄉熱瑪村,只有26戶村民。“為了讓這26戶村民用上電,我們要專門架設一條23千米長的線路。這在內地不是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可是在高海拔地區卻是一項非常艱難的工程。”他說。
谷高峰初次援藏一共140天,行程1萬多千米,足跡遍布日喀則17個區縣。他參與200多條輸電線路建設,圓滿完成了援藏任務。在他看來,高原上亮起的一盞盞燈光,就像一朵朵美麗的格桑花。
4次,點亮23.6萬人
2020年3月初,為支援西藏“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和抵邊村寨配電網工程建設,谷高峰作為單位業務骨干第四次挺進日喀則。
時值新冠疫情肆虐,抵藏后經過半個月的隔離,谷高峰第一項工作便是和同事一起到謝通門縣,督導檢查配電網工程質量。
從日喀則住地到謝通門縣美巴切勤鄉施工現場,驅車需要6個小時。早上7點,天剛蒙蒙亮,他們就出發了,中途要翻越海拔分別為4500米和5400米的兩座山。車在狹窄顛簸的山路上行進,旁邊便是懸崖峭壁。4個小時后,車終于駛入路況較好的公路,谷高峰才發現自己整個后背都濕了,一身的冷汗。
謝通門,藏語的意思為“見后滿意地笑了”,相傳蓮花生大師到此地后往謝通門方向看了一眼后滿意地笑了,這里因此得名。謝通門縣是谷高峰此次援藏的“主戰場”。
切榮村是美巴切勤鄉最偏遠的一個村,距離縣城180余千米。路上有25千米崎嶇險峻的山路,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河谷。全村一共45戶205人,村民唯一的收入來源就是放牧。因外出困難、信息閉塞,村民基本不懂漢語。村支書找來了村里有史以來唯一的大學生羅布與谷高峰交流。羅布就讀于西北民族大學,當時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暫未返校。羅布說,村里絕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這條河谷,等村里通電了,村民可以購買一些家用電器改善生活。等年底賣掉牦牛還可以買臺電視,全村人就可以圍在一起了解外面的世界了。“羅布說這些話的時候,眼中閃著光。我想,這是他對生活的希望。”谷高峰說。
四次援藏,谷高峰和來自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的同事一起,克服工程建設點多面廣、大雪封山、高原缺氧等困難,合力改造10千伏線路3051.26千米,新建、更換配電變壓器1106臺,解決254個異地搬遷、災后重建以及無電村用電問題,惠及居民5.1萬戶、人口23.6萬人。
一朝戎裝在身,此生不負人民。“我四次來到西藏支援電網建設,簡單來說就是在高原點燈。電通了,燈亮了,我們的村民就笑了。我想電能點亮當地村民的心燈,讓他們的生活更有奔頭。”谷高峰說這話的時候,滿臉笑意。
15年,永葆1顆初心
“我是一名光榮的退伍兵,更是一名送光明的電力人,昔日為部隊增色,今朝為企業添彩。”這是谷高峰工作日記本扉頁上的一句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脫下軍裝的15年,軍人不服輸、敢爭先的勁頭無時無刻不激勵著他。
谷高峰是幸運的。第四次援藏任務結束后,恰逢威海“精致電網”建設蓬勃開展。當他回到電網工程管理崗位,不禁發現威海電網已發生翻天覆的變化,來不及做任何調整,懷著激動心情的他,毅然接過了攀登“精致電網”建設高峰的艱巨任務。
“我們必須把所有的設備狀況都了如指掌,才能在‘精致電網’建設中創出示范、做出表率”,在威海公司“精致電網”示范項目推進會上,谷高峰擲地有聲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此時,擺在他面前的是115條配電線路、1667個公用臺區,1319臺配電開關,這都需要他去步步丈量、深入了解。谷高峰拿著圖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連30天起早貪黑,逐線逐臺區了解設備狀況,嚴格數據對比,反復篩選論證,用他愛人的話來說,他是“把家安在了辦公室”……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谷高峰團隊的不懈努力下,最終成功敲定了官地“精致”臺區示范點。
對于“精致電網”建設者而言,任何示范點建設都是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攻堅之路。為了以最高標準確保項目落地,從物資采購到到貨驗收,從建設方案到現場驗收,谷高峰堅持全過程參與、全環節管控、全流程跟蹤……2021年7月,由他牽頭的官地“精致”臺區示范點已基本建成,該項目集成了“標準化建設、智能化運行、主動化檢修、精準化消缺、實時化監控、滾動化更新”等一系列創新亮點,具備可復制、可推廣的“精致”臺區建設經驗。
建設過程中,針對臺區三相不平衡度、臺區低壓線損率“雙高”問題,試點應用了配電臺區三相負荷自動調節裝置,完成的《配電臺區三相負荷自動調節》案例成功入選山東省電力公司典型案例庫,他用實際行動在攀登“精致電網”建設高峰路上,闖出了屬于“退役軍人”的“一片天”。
投筆從戎,淬煉軍人本色,守護著國家和人民的安寧。脫下軍裝,展現人生底色,守衛著電網和設備的安全。“我有一顆初心,當兵的日子,我在一線守衛祖國安寧,現在作為一名電力工人,我為乳山千千萬萬電力用戶守衛光明”。在威海供電公司慶祝建黨100周年優秀事跡匯報會上,谷高峰深情地說。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