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男,山東聊城人,1985年4月生人,聊城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專業主治醫師。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作為一名在急危重癥的救治方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過硬技術的醫生,陳博從1月30日開始一直奮戰在聊城市人民醫院抗疫一線,堅守在發熱重癥隔離病房,參與了對聊城市唯一一例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在他和所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這位患者成為全省首例從危重型、重型轉為普通型的病例。
2月19日,陳博脫下被汗水浸濕的隔離衣,離開了奮戰21天的發熱隔離病房。在辦理隔離體檢的時候,聽到需要選派急危重癥救治方面的人員去湖北的消息,他馬上向醫院提交了申請書,隨后的第二天,連家都未回的他便跟隨山東省第12批援鄂醫療隊出征武漢。
進駐武漢后,因具有一線抗擊疫情經驗,陳博被任命為第7組組長,除負責對所在組隊員進行個人防護知識與技能培訓外,他帶領團隊圓滿完成了武漢三院首義院區的救治任務。
隨后,熟悉重癥領域最高端技術的陳博轉戰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重癥病房,與戰友們一起,日夜奮戰在重癥病床前,從死神手中搶救患者。最初整個病區只有5名重癥醫生,白天晚上連軸轉是工作常態,體力經常性的透支,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后期人員逐漸充足,下了夜班的陳博才終于可以睡個安穩覺。
針對新冠危重癥病人的特殊性,陳博結合長期的臨床工作經驗,將管轄病區的各項制度的重新規劃和確立,對各種突發狀況進行模塊化分級,第一時間對重癥病人進行正確處理,有效提高了重癥病人的治愈率。憑借對體外膜氧合(ECMO)這一重癥領域最高端技術的熟練掌握,他一次次從死神手里搶救患者,幫助患者渡過了最艱難的時刻。有位患者患有尿毒癥,感染新冠肺炎后,病情進展迅猛,很快出現了多器官功能衰竭。陳博和隊友們討論病情后,為患者進行無創呼吸機機械通氣及持續床旁血液凈化、營養支持等治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三天后,患者的癥狀明顯好轉,摘掉無創呼吸機,改為經鼻高流量氧療,最后達到出院標準,順利出院。陳博的工作得到了江夏區全院上下一致認可,被親切得稱為“山東大叔”。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在出發之前,陳博悄悄寫下了遺體捐獻志愿書:“……若本人感染新冠肺炎病亡,志愿將遺體捐獻作為病理研究,為提高疫情防治水平,貢獻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這封“遺書”一字一句飽含著陳博戰勝疫情的堅定決心,也是白衣“戰士”擔當精神的集中體現。
3月30日,在馳援湖北40天后,陳博和其他隊員返回山東。經過14天的隔離后,平安返回聊城,自此,陳博已經離家75天。這期間陳博日以繼夜奮戰在抗疫一線,他的女兒得了支原體肺炎住院治療,一直到出院都沒能見到爸爸一面。除了愧對家人,陳博無悔自己的選擇,他說:“作為重癥醫學專業的醫生,能去武漢一線參與救援,這是自己職業生涯的光輝時刻。”現在,陳博有一個心愿:要去拍一張全家福。因為,最新的一張全家福還是5年前的,當時還不到兩歲的女兒,如今已經7歲了。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