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英:不離不棄照顧患病大伯哥
一個普通的家庭勞動婦女,多年如一日無怨無悔照顧患病大伯哥,王慶英,盡管她文化程度不高,她卻用愛和責任詮釋了“仁德”二字。
王慶英,1959年6月生,山東泰安肥城市安臨站鎮辛莊村村民。一個普通的家庭勞動婦女,多年如一日無怨無悔照顧患病大伯哥,王慶英,盡管她文化程度不高,她卻用愛和責任詮釋了“仁德”二字。
王慶英照顧大伯哥
我們要接納他
王慶英今年60多歲了,20幾歲時嫁到這個家庭,婚后有了兒子,一家三口其樂融融。這時小姑子出嫁,家里也面臨著分伙過日子。王慶英的大伯哥辛衍勝因小時候得過七日風落下殘疾,手腳不方便,自理能力差,他未來的生活誰來照顧成了大問題。
王慶英的婆婆對她說:“這是你的大哥,要是你們也嫌棄他,他以后可怎么辦,就讓他跟你們搭伙吧。”看到癱瘓在床的大伯哥,王慶英心想,既然嫁到了這個家庭,就要接納這個家庭的一切,“當時想到大伯哥是丈夫的親哥哥,怎么能拋下他,就這樣和大哥一起搭伙了。”王慶英說。
這個特殊的家庭組建后,王慶英就擔負起照顧一家人起居和下地干活的重任,丈夫在外打工掙錢,大伯哥不能勞動,只能看看家門,一家人雖然清貧卻也過得和諧美滿。
我照顧他無怨無悔
2010年,大伯哥辛衍勝突發腦溢血。王慶英夫婦將他送到濟南住院。一開始病情非常嚴重,王慶英就堅定了一個信念:這是一條人命,再難也要全力救治!雖然手頭積蓄不多,王慶英毅然決然拿出積蓄和借錢湊起來的七萬元手術費,最終大伯哥的命保住了。在一家人沉浸在救回大伯哥的喜悅中時,卻被一個現實再一次擊中:大伯哥面臨終身癱瘓。在大伯哥病情穩定以后,夫妻倆將輸著氧氣的大哥接回家照顧。當時村里的人都覺得夫妻倆早晚會放棄這個大哥,王慶英卻說:“我非爭這口氣,一定把大哥照顧好,借的錢我慢慢還上。”
從此王慶英起早貪黑照顧癱瘓大伯哥,一勺勺喂他喝水吃飯,給他擦身換洗被褥,還要端屎端尿。起初村里人有閑言碎言,王慶英也覺得不方便,但丈夫要在外打工掙錢無法時時照顧大哥,王慶英只得放下顧慮。有一次,王慶英外出打工很晚才回家,在家不能行動的大伯哥第一次對王慶英發了脾氣,將王慶英送來的飯碗打碎,并開始數落王慶英。“我當時真是覺得特別委屈,在外邊干活干了一天,回家挺累的還要做飯照顧哥哥,沒想到晚了一會兒哥哥還不理解,還埋怨我。不過后來我想想,哥哥早晨到晚上也見不到一個人,也沒法和別人說說話,也挺憋得慌,我確實為了忙工作而忽略了和他的交流溝通。等大伯哥平復了以后呢,我和俺對象又找他聊了聊,談了談心,哥哥也表示理解和支持了。一切都在慢慢變好了!”王慶英說道。為了維持后續治療,王慶英經常是家里和村保健室來回跑,也算不清給大哥熬了多少副中藥。王慶英出門下地前,必須先喂大哥喝水、吃飯。天氣好的時候,王慶英拉大哥起來曬曬太陽。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王慶英的精心照顧下,辛衍勝沒得過一次褥瘡,慢慢的也能坐幾分鐘了,王慶英看到心里特別高興,就盼著有一天大哥還能再站起來。
我要給兒孫做榜樣
屋漏偏逢連夜雨。本就貧寒的家庭近幾年來接連發生不幸,先是小兒子受傷引發腦損傷,經常像個孩子一樣發瘋,接著是大兒子發生工傷,一直在后續治療。剛因為大伯哥的好轉對生活有了期盼的王慶英一度心灰意冷,可就是這樣的情境下,王慶英從沒想過放棄大哥,甚至還勸著丈夫學會堅強去面對。一次,辛衍勝鬧急性腸胃炎,拉肚子弄得墻上床上到處都是,丈夫著急地說:“本來家里就事多,你再這樣的話我就再也不管你了!”聽到自己的親弟弟數落自己,辛衍勝也難過的低下了頭。王慶英見狀,忙勸丈夫說:“他鬧肚子本來就夠難受了,你還說他,跟一個病人較什么勁兒。”說完,她忍著白天工作的疲累,耐著性子將被褥重新拆洗,辛衍勝見狀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和看病開銷,王慶英雖然已經60多歲了,還到處跑到工地干活,還曾不小心摔傷過。多年來,家里連雞蛋都舍不得買,偶爾小姑子拿來雞蛋、肉、餅干,她都留給了大哥吃。看著這一大家子的困境,王慶英也想過放棄,也曾悄悄去市區打聽了個管吃管住的洗碗工作,想給自己個“避風港”,可看到這一大家人,愛和責任還是讓她留了下來。
王慶英婆婆三年前去世,她總記得婆婆經常含著淚對她說:“當初讓你大哥跟你們一起過日子,就是想別餓著這個兒子,可沒想到你能對他這么好,我真是放心了。”現在王慶英也總是鼓勵自己,再苦再難,不能放棄大哥,不能放棄這個家庭。“我也有老的時候,我現在怎么做,未來孩子就會怎么對待我。”王慶英說。
王慶英多年照顧大伯哥的事在村里傳為了佳話,鄰居們紛紛對她豎起了大拇指,也不時來給她幫忙。每當王慶英聽到別人的夸贊,就覺得很高興,生活有了盼頭。村民喬愛蘭說:“衍勝癱瘓這10年,多虧了王慶英精心照顧,我們都敬佩她。”王慶英稱,村里和鎮里一直很關心她的家庭,給提供了很多幫助。
她把責任與堅持當做一個人最美好品德,無怨無悔悉心照料殘疾的大伯哥,主動承擔起家庭責任,艱辛付出不拋棄不放棄,向人們講述著人間大愛真情!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