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柱:“決不少大家一分錢”
在村里,人們只要一提起他,無不紛紛豎起大拇指夸贊:“洪柱是個誠實厚道人,這個人說事兒,講信用,而且心腸好,跟他這樣的人共事兒,咱一百個放心!”
高洪柱,男,漢族,出生于1973年4月,是武城縣李家戶鎮鞏莊村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在村里,人們只要一提起他,無不紛紛豎起大拇指夸贊:“洪柱是個誠實厚道人,這個人說事兒,講信用,而且心腸好,跟他這樣的人共事兒,咱一百個放心!”
在2014年之前,高洪柱原本也像村里的其他村民一樣,為了增加收入,常年在外打工。2014年,他的父親突發重病,常年需要有人照顧,他只好放棄外出務工,在家一邊務農,一邊照顧父親。直到有一天,他萌生出租種村里鄉親們耕地、發展規模化種植的想法,并很快付諸行動,從此走出了一條成功的致富之路。到2019年,在短短5年的時間里,他承租耕地的規模由最初的幾十畝迅速發展到140多畝,成為十里八鄉一位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
談及高洪柱近幾年來取得的成功,鄉親們都說:“他能在這么短時間里發展這么快,就是因為他這個人說事兒,講信用,大家都愿意把(耕)地租給他”。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事業成功的制勝法寶。發展農業種植,效益的好壞要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比如生產管理,比如自然災害,等等,可謂風險挑戰隨時存在。這些年來,高洪柱在發展規模化種植道路上,同樣經歷了各種風雨挑戰,但他無論經歷怎樣的困難挫折,無論作物收成高低、經濟效益好壞,他都始終踐諾如金,嚴格兌現合同,及時足額支付每位鄉親的耕地租金,從不拖欠。
2018年夏秋兩季,由于受自然因素影響,武城當地包括高洪柱種植的農作物出現了普遍減產。起初,一些出租戶擔憂租金能否按時足額兌付。但到了兌付日,他們徹底打消了顧慮,因為高洪柱分毫不差、一天不拖地將租金兌付到了每個人手中。面對人們驚喜詫異的目光,高洪柱拍著胸脯堅定地說:“大伙不用擔心,我說到做到。我就是去銀行貸款,甚至賣房賣地,也決不會少了大家一分錢”。與鄉親們同樣感到驚喜的,還有一位常年向高洪柱提供肥料的供應商,他也原本以為,高洪柱遭受了如此大規模的減產,經濟上肯定遇到了大困難,他的貨款不知道要拖欠多久。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高洪柱竟按約定如期把錢送到了他手中,他忍不住驚喜交加地對高洪柱說:“你真是一個我遇到過的最講信用的人。今后,你地里的肥料,需要啥盡管說,我全包了。你要多少我送多少,你啥時有錢啥時給,我不怕你賒賬,想賒多久都成!”
高洪柱不僅踐諾如金、誠實守信,而且心地善良、樂于助人,平時對村里的一些困難群眾,他只要知道誰有困難,都是不計得失、全力幫扶。2019年春天,村里一對老人因年老體弱,無法繼續耕種自家承包地,便找到高洪柱商量土地承包的事。高洪柱爽快地答應下來,以每畝高出其他租戶20元的價格承包了老人10多畝耕地。合同簽訂沒過幾天,老人的老伴因腦出血住進醫院,幾天時間就花了三、四萬元醫療費,而且還要繼續住院治療,經濟壓力極大。而兩位老人一個住院,一個陪床,唯一的孩子在外地工作,一時陷入困境。高洪柱知道后,二話沒說馬上趕到醫院,并給老人送來了2萬元錢。老人對高洪柱的到來又驚又喜,但對他送來的2萬元錢卻堅決不收,老人誠懇地對高洪柱說:“眼下正趕上春耕節氣,你也正是投錢花錢的時候,在這個節骨眼上,俺咋能花你的錢、耽誤你的事?!”任憑高洪柱再怎么說“救命要緊”,再怎么硬往他手里塞,倔強的老人就是堅決不收錢。高洪柱急中生智,誠懇地對老人說:“這樣吧,這錢就算作我給你的地租,是我提前兌付的。”老人聽高洪柱這么說,才勉強把錢收下。在老人住院期間,高洪柱白天忙春耕備播,晚上去醫院幫著照顧老人,直至老人康復出院。
在全村鄉親們眼里,高洪柱就是這樣一個誠實守信的熱心人。他樂于助人,平日里,只要自己了解到農業種植方面的好技術好信息,或者好品種、好肥料、好機械,他都無償及時提供給鄉親們,讓大家共同受益;莊稼搶收時節,他總是先幫著別人搶收,尤其是對村里的留守老人及殘疾人等弱勢群眾,他都是少收甚至不收機械費;他經常捐款捐物,全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洪柱,你給我捎著買點種子來吧,我也不知道種點什么品種好,你買啥我就種啥。”“洪柱,你幫我買兩袋肥料來,你買啥俺就買啥就行,你用啥肥料俺就用啥。”鄉親們之所以愿意讓高洪柱給捎著買種子買肥料,不僅是因為他內行懂技術,而且他買的質量好、價格低,鄉親們對他信得過。而高洪柱呢,每次都是自己花多少錢買的就收多少錢,不僅一分錢不加價,還給鄉親們送到家里,而且遇到鄉親們手頭緊,他還經常墊錢。有人問他:“你這么操心費力地給人家捎著買肥料、種子還墊錢,究竟圖個啥呀?”他平靜地笑著說:“鄉親們找我是信得過我,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我幫點忙理所應當,怎么能再加價多要錢?再說,給大家臨時墊點錢也不是什么大事,誰還沒有個手頭緊的時候。”
幾年來,不僅高洪柱自己深受鄉親們廣泛贊譽,他的家庭也被評為“李家戶鎮星級文明戶”。他不僅以勤勞智慧和誠實守信成就了自己的事業,更以樂于助人和愛心奉獻,彰顯了一位新時代農民樸實而偉大的高尚情懷。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