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貴:七旬黨員拾萬元現金 急還失主美德暖人心
拾金不昧,樂于助人,凡人善舉,最為動人。近日,玉皇廟鎮路家村老黨員張希貴拾金不昧的事傳遍了鄉親鄰里。11月11日那天,路家村的張希貴老人在黃孫莊村拆遷現場撿到一個錢包,包里有10000多元現金和重要賬目,張希貴立馬送往派出所,路上碰見了心急如焚的失主,最終上演了“完璧歸趙”的感人一幕。
張希貴,男,1951年3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商河縣玉皇廟鎮路家村村民。
拾金不昧,樂于助人,凡人善舉,最為動人。近日,玉皇廟鎮路家村老黨員張希貴拾金不昧的事傳遍了鄉親鄰里。11月11日那天,路家村的張希貴老人在黃孫莊村拆遷現場撿到一個錢包,包里有10000多元現金和重要賬目,張希貴立馬送往派出所,路上碰見了心急如焚的失主,最終上演了“完璧歸趙”的感人一幕。
美德暖人心
拾金不昧,樂于助人
11月11日傍晚,天色漸暗。今年75歲的路家村村民張希貴還在黃孫莊村拆遷現場忙活,他常年收購廢品,如今趕上玉興社區建設,他在這里和拆遷村民談收購舊木材事宜。
眼見太陽落山,張希貴騎上自行車打算回家,正從黃孫莊村口走過,突然看見路邊拐彎處有一個黑色錢包。他趕忙下車,撿起包來,打開一看,密密麻麻的百元鈔票和厚厚一沓賬本映入眼簾。
他一看,知道這事非同小可,丟了東西的人肯定非常著急,趕忙把錢包放進自行車筐里,立馬就往派出所去。剛走到黃齊路和玉皇路交叉口,眼見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年輕人大汗淋漓的跑過來,到處問人有沒有撿到包的,張大爺馬上迎上前去,拿起錢包一看,果然是小伙子丟的,張大爺趕緊把錢包還給了失主。
原來,就在當天下午,在黃孫莊忙著拆遷的商河縣鴻城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先生,安排在公司學徒的小伙子小楊去車里拿水瓶和錢包。小楊騎著自行車取了東西放車筐里,趕緊晃晃悠悠往村里趕去。臨近傍晚,光線不好,小伙子也粗心,在拐彎路口那里一陣顛簸,錢包就無聲無息掉了下去。等到了地方取東西時,才愕然發現錢包丟了。
王先生和小楊都非常著急,這錢包里不僅有10000多元現金,主要是公司近期開展業務的全部賬目都在包里,要是真丟了后果不堪設想。兩人趕緊順著來路去找,逢人便問有沒有撿到包。正巧的是,好心人張希貴老人撿到了包正要送往派出所,錢包物歸原主,一場虛驚終于化解。
張希貴是路家村的老黨員,也是村里紅白理事會會長,他為人和善熱心,樂于助人,艱苦樸素,積極參與村里事務,村里的老百姓都為他豎大拇指,幾年之前,他還曾經撿到過鄰村一張存折,最終也是費盡周折親手把存折送到失主手中。張希貴說,做人要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撿到他人財物應及時送還,這是基本的道德素質,也是做人的底線,更是黨員初心和使命的體現,以后碰到類似情況,他還會繼續這么做。
11月15日,玉皇廟鎮相關負責同志為張希貴老人送來2000獎勵金。今年以來,玉皇廟鎮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為依托,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在全鎮掀起以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文明新風,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涌現出安家村孫法亮水中救人、楊莊鋪村孫世明見義勇為等感人事跡,為鄰里百姓樹立了模范榜樣。
拾金不昧是美德,是品質,是責任,更是我們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契機,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拾金不昧的精神更值得大力倡導和鼓勵。我們要向張希貴老人學習,積極倡導“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保持善良純樸的心態,造就良好的思想道德風范。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