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兒子”孔凡山:18年堅守贍養岳母,9年看護母親安度晚年
孔凡山,男,漢族,1958年9月出生,沂水縣楊莊鎮孔家崖村村民。 27年如一日,堅守孝道,他為人老實、孝善養老、做事忠誠,被村里人廣泛稱贊。
堅守孝道18年
始終如一贍養岳母
1984年,26歲的孔凡山,作為上門女婿,來到位于安丘縣朱家莊村商恒合家與妻子結婚。 婚后,孔凡山恪守為人老實正派的做人理念,上孝敬岳父岳母,下撫養孩子,過著農村人家貧苦但踏實的生活。 但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1989年岳父去世,岳母因年紀變大和傷心難過,聽力下降嚴重,眼睛也越來越看不清,期間他的妻子也離家出走并于1996年回家離婚,那時家中還有兩個年幼孩子,大的六歲,小的只有四歲,孔凡山就成了家中唯一的男勞力和頂梁柱。 離婚后,沂水老家里人都勸他帶著兩個孩子回老家居住,但是看到年老體弱的聾啞岳母沒人照顧,他毅然決然選擇留下來,一邊撫養著兩個孩子,一邊贍養著岳母。
因為沒有辦法外出打工,只能依靠幾畝田地維持生計,缺乏穩定的經濟收入,一家4口只能居住在只有9.6平米的兩間小平房里,他的房間放上一張床已經就沒法放其他的東西了。 每天他早早起床做好一天的飯,安頓好岳母之后,就用推車推著兩個孩子到田里去種地,兩個孩子自己在田地里玩,他也顧不到。 一天的忙碌結束后,他還要趕回家中去照料家中的老人。 老人因為年紀大,每到冬天哮喘病就會發作,即使生活再拮據,孔凡山也要給老人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 老人行動不便,他就到村醫療站請醫生到家里來給老人打吊瓶。 送走醫生之后,他就一直守在旁邊,滴完一瓶就及時給老人換新瓶,每次全部打完都要到凌晨,他從來沒有抱怨過,老人也常說: “他就是我的兒子”。 就這樣他始終如一的堅守了18年,直到2002年老人去世。 他的事跡很快就在當地流傳起來,周邊的村民說起他都是豎起大拇指,他的舉動也被當時的安丘市委宣傳部、安丘市電視臺、山東電視臺的《今日報道》表彰報道。 遠近各地的人們也被他的孝行所感動,自發給他捐款,這些捐款都被他記錄在賬。
親情永存 返鄉照顧老母親
因為孩子上學和祭祀老人的原因,孔凡山直到給岳母上完九全墳,在2010年才回到自己多年夢里都想回到的生他養他的母親身邊,這時的母親已經有86歲高齡,身體也大不如前。 雖家中有兄弟六人,但是由于當時的生活條件有限,兄弟幾個多在外地生活工作,幾個哥哥也都年事已高,身為老四的孔凡山,默默地把把孝敬贍養老母親的責任擔了過來,常伴左右悉心照顧,堪稱無微不至。 這一堅守又是9年的時光,今年老母親也有95歲的高齡了,是村里乃至周邊有名的老壽星。
期間,因為房子年久失修,居住條件很差,對老母親身體不好。 他沒有因為當時的家庭情況困難就放棄修建,他拿出了幾年來的所有積蓄,重新翻蓋房屋。 村里在看到了他的實際情況之后,給他申請了上級補助,將房子給翻修了一遍,雖然房子仍舊不大,但是能夠給老母親遮風避雨,花光了當時所有的積蓄,他心里仍舊很滿足。
團結鄰里 村民眼中的熱心人
不僅對待親人,對待鄰里他也是個熱心人,誰家有個急事,比如婚喪喜事,他都會去幫上一把,村里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也會總是想到他。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忠誠可靠、為人正派、熱心助人的良好品德,2017年他被群眾評為村級網格員。在擔任網格員期間,他為本村群眾跑前跑后,堅持把瑣碎的網格員工作當做了自己的事情,時刻把村民的事當大事,把黨的工作看成重中之重,一心為公,做到實處,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獲得村民的一致認可。2018年在全體黨員和群眾的推舉下成為入黨積極分子。
如今他的孩子們也已經長大成人,都組建起了自己的家庭。他的為人、他的做事,深深影響著子女的成長,孩子們也秉承了他老實做人、老實做事的信條,踏踏實實地過著自己的日子,同時也會經常回家照顧奶奶和父親。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孔凡山的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村里人提起孔凡山都豎起大拇指說:“孔凡山是當之無愧的敬老愛親的好模范! ”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