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恩武:33年破案近萬件的便衣巡警
1986年,他從部隊退伍后進入公安系統工作,滿懷責任心和正義感,執著從事治安巡防工作33年,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破案近萬件。
張恩武,1963年12月生,中共黨員,桓臺縣公安局輔警、巡特警大隊便衣中隊中隊長。1986年,他從部隊退伍后進入公安系統工作,滿懷責任心和正義感,執著從事治安巡防工作33年,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破案近萬件。
2016年2月,輔警張恩武被評為2015“感動淄博”年度人物
33年如一日巡邏城區大街小巷 當一名人民警察,是張恩武年輕時的夢想。公安巡邏是他非常喜歡的一項工作,平日里一心琢磨著怎么抓賊。多少年來,張恩武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城區巡邏,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一天不巡邏心里就難受、不自在。無論是繁華的城區街頭,還是偏僻的背街小巷,或是熙攘的市場商超,都留下了他巡邏的足跡。 他虛心向民警學習各類抓捕技巧,總結提煉出了“332”巡邏工作法,即:夜間3小時步行便衣巡防、3小時定點守候、2小時便車巡防,點面結合、動靜轉換,有效應對城區多發性侵財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大街小巷的各個路口、居民區的出入口,他都了然于胸、熟記在心。每當嫌疑人進入視野,他馬上能迅速反應出趕往現場的最快捷線路和需要封鎖的出口。縣城20多個居民小區沒有他不熟悉的,每個小區的哪個位置停放了一輛什么顏色、什么品牌甚至車牌號碼,他都一清二楚。 抓賊須有真功夫,他練出了一雙“火眼金睛”,只要跟“賊”打個照面,憑對方的著裝、眼神、舉止、攜帶物品、交通工具等特征,就能斷定對方是哪路蟊賊。每當成功抓獲一名犯罪嫌疑人,特別是破獲嚴重影響居民安全感的系列侵財性案件,幫助受害人追回損失的財物,張恩武總是特有一番成就感。
巧計死守化裝破案 2011年7月至9月,桓臺縣某商場停車場發生3起單身駕車女性和出租車司機被持刀脅迫至臨縣境內實施的搶劫案,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由于案發現場留下的線索資料較少,張恩武和隊員們只能以死盯死守的方式與嫌疑人展開毅力的較量。但嫌疑人好像嗅到了什么,在隨后的一個多月的時間內沒有任何動靜。 不破此案,決不撤兵。張恩武并沒有因長時間沒有發案而懈怠,經驗讓他判斷犯罪分子還會出來作案。之后,他果斷調整了蹲守的策略,有時打扮成農民工,有時打扮成環衛工人靠近偵查。2011年10月的一天晚22時許,犯罪分子欲再次搶劫一名駕車女性,因隨行孩子的大聲呼救,犯罪分子未能得手,倉皇逃竄。張恩武聽到動靜奮力追趕未果,但嫌疑人的背影已深深刻進腦海中。 10月23日午夜時分,囂張的犯罪分子再次來商場附近尋覓目標,發現巡邏隊伍后隨即逃入附近宿舍院內一石墩后躲藏。在民警的帶領下,張恩武他們迅速圍追過去牢牢控制住嫌疑人及其手中約15公分的鋒利匕首。經訊問,犯罪嫌疑人王某對在桓臺城區多次實施搶劫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2015年12月,張恩武(左)和隊員們案件研判
每晚巡邏他從不請假 人的生命是有長度的,計算的刻度是歲月;人的生命是有重量的,衡量的標準是人心。說到張恩武,公安局的民警都豎起大姆指夸贊這個“抓賊能手”,以及他任勞任怨、認真負責的工作精神。工作上,張恩武每晚參加巡邏,一年到頭不請假,他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工作模式。有人或許不相信,他怎么可能一天假也不請?問到其中的緣由,張恩武講述了發生在2008年5月份的一次意外事故。 那些天,張恩武的父親患重病住院,他便請了一次假去醫院陪護。當天夜晚,兩名巡防隊員駕駛摩托車追趕一名嫌疑人,由于雨天路滑,追捕過程中車倒人傷,兩名巡防隊員的腳掌趾骨受傷,經過手術治療和康復訓練,但還是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后遺癥。每當回憶起這件事,張恩武就深深愧疚,自責不已。從那開始,張恩武便堅持不請假,有事情利用白天的休息時間處理解決。 目前,巡特警大隊便衣班隊員都是清一色二十歲出頭的年輕小伙,張恩武更是放心不下。他說:“孩子們剛剛從學校畢業,還都很年輕,如果抓捕的時候出現個三長兩短,對他們個人、對他們的父母我都沒法交代。”每晚帶隊巡邏,科學安排警力,確保隊員人身安全,這是張恩武自己給自己定的“鐵規矩”。巡邏工作是個辛苦活,尤其是到盛夏酷暑,長時間蹲守在貼了黑色車膜的車輛內,而且不能啟動空調,車內溫度高達攝氏五六十度,熱得像蒸籠。看著隊員們汗如雨下,他就象一位老大哥一樣關切地說:“你們下去涼快涼快,透個氣,我在車上看著,正好治一下我的‘肩周炎’。”不管工作任務多少,他總是干得最多、沖鋒在前。在領導和戰友的心目中,他是一頭默默耕耘、從不計較得失的“老黃牛”。
他是年輕隊友的“定海針、壓倉石”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巡邏便衣班的工作性質特點決定了隊員必須具備高素質,有較強的團隊意識。張恩武一直注重團結同事,對待戰友親如兄弟,努力把隊員的心緊緊凝聚在一起,激發大家發揮最大工作效能。他細心照顧隊員的生活,每逢有隊員過生日,他便買上蛋糕,聚在自己家吃個飯一同慶祝。 張恩武的關心與鼓勵讓隊員們倍感振奮,也獲得了隊員們最質樸的敬佩。年輕的隊員們說:“跟著張叔干,我們心里踏實。”工作中,他注重發揮傳幫帶作用,希望將自己33年的工作經驗悉數傳授給隊員,多培養出幾個“高徒”。張恩武曾經自豪地說:“我手下的兵都是個頂個的。”話雖這樣說,張恩武深知千錘百煉方成鋼,寶劍鋒從磨礪出,更知身教強于言教,所以注重引導隊員們在戰中訓、在干中學。每次實施抓捕,張恩武都要手把手地教隊員如何識別、跟蹤、控制嫌疑人,什么時機開展抓捕最合適。每次執行任務結束,張恩武都會把隊員們叫起來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現已考取黑龍江省司法警察的原便衣隊員馬秀東回憶起來說,“張隊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諸多工作經驗技巧,更傳承了一種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一種正直剛強、嫉惡如仇的人格魅力。”30余年來,便衣隊的小伙子們換了一茬又一茬,在他們心中,老張永遠都是“定海針、壓倉石”。
張恩武一家人
面對家人,他虧欠太多 從事治安巡邏多年,張恩武雖忙碌卻充實,雖勞累卻欣慰,雖清貧卻幸福。 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情,打亂了張恩武巡邏的步伐。 小女兒張穎自9歲始經常喊頭疼,雖然經過診斷治療,但是也沒有明顯好轉。 2011年2月,張穎突然出現頭痛昏迷的癥狀,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 經檢查確診為腦室管膜瘤病,連主治醫生也搖頭嘆氣,“這孩子恐怕是沒救了。 ”張恩武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實,感覺天要塌下來一般。 他收入微薄,租房度日,看著躺在病床上滿臉痛楚的小女兒,他忍不住一次次流下了眼淚,感到對家人、對女兒有說不出的愧疚。
后來,在上級組織關心和幫助下,張恩武女兒進行了手術,可手術后留下了癲癇后遺癥,初期幾乎每天都犯。 癲癇發作最厲害的一次,女兒重重摔倒在地上,碰倒了熱水瓶,將整條胳膊都燙傷了。 每當說起這件事,一向堅強的張恩武都會眼圈發紅,言語哽咽: “實在太讓人心疼了,真的對他們虧欠太多了。 ”如今,日漸長大的女兒懂得了父親的艱辛,更理解父親這些年的付出。 妻子說: “這些年,埋怨過他,也和他吵過架,可他就喜歡這一行,我就支持他。 ”在便衣組工作的日子里,張恩武還是一直保持全勤,晚上參加巡邏,白天陪孩子看病、做康復,未請一天假。 張恩武先后被評為2015“感動淄博”年度人物、“齊魯先鋒”、淄博市“和諧使者”“淄博市優秀共產黨員”。 2016年,淄博市公安系統做出向張恩武同志學習的決定。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