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傳東:電力一線走出“發明家”
2013年06月10日 17:20來源:大眾網
蔣傳東是陽谷縣供電公司檢修公司的一名普通的線路專工,從1999年起,僅有初中學歷的他,愣是靠著自己對工作的熱愛和對技術的鉆研,發明出了多種電力檢修工作中使用的新工具、新方法,其中還有8項國家專利。
蔣傳東:電力工作一線走出的初中生“發明家”

蔣傳東(右)與同事交流導線綁扎方式
大眾網記者 赫洋
蔣傳東是陽谷縣供電公司檢修公司的一名普通的線路專工,從1999年起,僅有初中學歷的他,愣是靠著自己對工作的熱愛和對技術的鉆研,發明出了多種電力檢修工作中使用的新工具、新方法,其中還有8項國家專利。
初中學歷電工搞起發明 10多年時間拿了8項國家專利
陽谷縣供電公司檢修建設工區擔負著全縣變電檢修和線路維護等任務,工作環境苦、任務重、危險性高。蔣傳東作為這里的一名線路專工,數十年如一日行走在巡視路線上。先后有多項發明獲得國家專利或省科技創新獎,經他培訓的學員在系統各級比武和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他也被冠以“發明大王”、“比武培訓專家”等美譽。
說起蔣傳東的第一次發明,還要追溯到1999年。那時,陽谷縣第一期農網改造已全面展開,在線路工區工作的蔣傳東和同事們天天奮戰在施工一線。當時制作拉線接頭需要兩個人手工完成,不僅費時費力,還容易被劃傷。“都什么年代了,還用這種原始方法,要是有一種專門制作工具就好了。”一位同事的牢騷話觸動了蔣傳東,為什么不能制作一種既省力又符合安全要求的拉線制作工具呢?
有了這個想法后,他就利用業余時間翻看資料,動手繪制圖紙。可這對于只有初中學歷的他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燈亮了一夜又一夜,圖紙畫了一摞又一摞,經過近兩個多月的辛苦鉆研,“拉線制作器”圖紙終于初見雛形。但另一個問題又擺在眼前——找不到廠商愿意幫他做成工具。他又開始馬不停蹄的聯系金具加工廠。抱著三顧茅廬的精神,終于有一位加工廠老板被他的誠心打動,幫他完成了他的第一件“作品”。 拿到現場使用后,效果十分明顯,不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安全還有了保障。“拉線制作器”很快在聊城農電系統推廣開來,并且通過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批。
之后,在他的潛心鉆研下,一種名叫“多功能尖嘴鉗”的工具也在他手中誕生,并再次獲得國家專利。由此,蔣傳東的創新熱情便一發不可收拾。綁線整理器、電纜頭制作平臺……一個個發明應運而生,僅獲得國家專利就有8項,還有3項獲得了山東省科技創新獎,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他也被評為集團公司首席技師。2012年,《提高控制電纜包頭速度與質量》質量管理小組被評為山東省優秀質量管理小組,同年,《對現行電力線路接地線的改進》被省公司評為優秀創新成果。
當上老師不忘發明“本行” 當上國家級考評員為3千多人考評
2008年8月,他受命到山東電力學校作為參加中國電力聯合會電纜技術比武的輔導老師,當時他已因為多項發明在系統內小有名氣,但這次他卻謙虛了:“干活我行,說話不行,不知道當老師能合格不。”同來自德州和濟南的3名選手見面后,同樣干技術的他們卻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關系好歸好,工作中他卻展示了自己的另一面,剛開始就立下了兩條“鐵”規矩:一是選手動作必須規范,所有沒用的動作全部取消,二是工作時3人分工明確,作業流程必須標準化。選手們按這兩項規定練習,速度、質量還真提高不少。
培訓過程中,蔣傳東發現電纜支架穩定性差,電纜外互套剝離工具功能單一,他靈機一動,在支架上加上了放工具和接垃圾的托盤,做出一個固定裝置把電纜卡住,這樣,在電纜外護套剝離工具改造中,以前取外互套時需要兩個人一起配合還很費勁,現在一個人就可以省力的取下來,即節約了時間,又節約了人力。近幾年由他參與培訓的公司選手,在市公司組織的配電技術比武和電纜技術比武中包攬了個人、團體雙第一。作為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對3000余名山東省電力系統農電工進行了崗位技能考評鑒定。
今年,“蔣傳東創新工作室”成立后,公司投資近3萬元為工作室配置了小型車床、電焊機、氣焊機、砂輪機等基本加工機械,由蔣傳東帶領各部門技術骨干開展技術革新、攻關和交流。
責任編輯:余梁
本文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點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