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琳
張起明,1932年5月生,榮成市港西鎮北港西村村民。
抗戰艱苦不怕苦,生死別離戰友情
14歲,剛比槍桿子高一點的張起明,在老兵眼中還是個稚氣未脫的孩子。無論是在飛機轟炸、敵軍追擊、吃糠咽菜的惡劣環境里,還是在深夜騎馬墜崖、中彈不下火線的頑強堅守中,張起明都不曾掉眼淚。回憶那段崢嶸歲月,最讓老人難受的,是那場一個班的戰友都沒回得來的威海古陌嶺戰斗。
部隊撤回來后,張起明回到了原來部隊駐防的威海戚家莊,平時與戰友們一起訓練的打谷場如今冷冷清清,走進曾經與戰友一起住過的屋子,張起明蹲在屋角哭了:“一個班的人啊,就回來了我一個。”
戰友之情存心間,默默堅守20年
在參加威海保衛戰、打完長山島戰役后,張起明在駐扎的海島上迎來了新中國成立。
“這一天,我的戰友沒能看到,我活著,就是替他們活著,替他們看著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張起明說道。
1950年,他被派往膠東軍校速成學校學習,后因學習成績優異,被派往濟南軍區干部學校進行學習,因表現突出,學校領導找他談話,想派他去蘇聯進修,對于20歲的他來說,這種機會非常難得,他卻拒絕了。身邊的人說他傻,說他出國不僅能學門外語,沒準還能找個蘇聯姑娘當媳婦。他卻說,跟我從家鄉出來的戰友都在長山島上,我要跟我的戰友們在一起。后來,他從部隊轉業,被安排到崖西公社擔任武裝部長,1962年在國家困難時期,為了給國家減輕負擔,他又主動響應號召,作為退職軍人退職返鄉,在村里擔任村黨總支副書記,回鄉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2000年,在浙江療養的同鄉戰友張錫淑聯系到他,說想捐款,給當年一起出村抗戰、犧牲的戰友們修建個紀念碑,無奈身體有病又身在他鄉,無人具體操持此事。張起明聽后,就回了他一句話:“放心,這事,我來!”
從此,張起明就成了北港西烈士陵園的守墓人。從開工到組織人力施工,再到日常維護,老人都親力親為。從北港西村到陵園三里地遠,無論刮風下雨,每天老人都會去轉一圈,哪棵樹苗死了,老人就會立即補種上,哪里長野草了,老人就會鋤掉,這一守,就是20年。
只要還能走得動,就會一直守護
守護和緬懷44位烈士,是老人生命中的大事,如今的老人已經是88歲的高齡了,老人說,只要自己還能走得動,就會去看看。去年國慶節那天,張起明特意穿上了那身舊軍裝,戴上了嶄新閃亮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來到忠烈碑前。他挺直了些許佝僂的身姿,敬了個標準的軍禮,眼淚下來了:“當年為啥當兵?就是為人民打江山。新中國成立那天,我替你們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70年過去了,黨和人民記著我呢,我要替你們好好看看這越來越好的國家!”
多年來,張起明對兒子、孫女、學校的孩子們經常講起老戰友的英雄故事,希望紅色基因能代代相傳。他總說:“千萬不能忘記過去,不能忘了我們的初心。”
【“十四五”藍圖】。青年發展不僅關系國家長治久安,也是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保持地區可持續發展后勁的重要因素。剛剛閉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詳細]
3月19日,漫步在河北昌黎的大街小巷,迎面而來的是干凈整潔的街道、日趨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煥然一新的城鄉面貌。一條條整潔的城市街道,一處處美麗的綠地公園,一座座和諧的居民小區,到處都讓人感受到昌黎文明縣城創建的脈動。“我們縣始終把‘堅持’貫穿在文明縣城...[詳細]
據英國《太陽報》3月23日報道,一位母親因被快遞困在家中,只能從窗戶爬出來。這位母親名為RachaelSanders,近日,一名亞馬遜送貨司機把一個包裹放在她家前門卻抵住了門把手,導致門無法打開。Rachael在掙扎了15分鐘后,被迫從窗戶爬了出來[詳細]
本報訊(記者戴小巍通訊員阮強勇薛菲)經湖北省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察院對一起涉嫌故意傷害案開展立案監督,認定當事人姚某系正當防衛,近日,公安機關接受監督意見,并作出撤銷案件決定。2020年6月30日,姚某及妻子馬某在襄陽某商場地下停車場遇見郝某(涉嫌...[詳細]
3月24日,人們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散步。當日,法國巴黎天氣晴好,一些民眾在遵守防疫規定的前提下走出家門,享受春日陽光。新華社記者高靜攝[詳細]
3月24日,模特在時裝發布現場走秀。當日,以“觸及”為主題的2021秋冬中國國際時裝周在北京751D·PARK拉開帷幕。在為期8天的本季時裝周上將舉辦時裝發布、童話小鎮童裝發布、專業大賽、DHUB設計匯與商貿對接會、抖風尚·服飾直播大賞、中國國際時尚論壇、時尚公開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