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琳
張繼學,男,漢族,1960年10月出生,卒于2019年8月,中共黨員,沂源縣燕崖鎮朱家戶村原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調整產業結構,讓群眾擺脫貧窮帽子。朱家戶村是沂源縣一個偏遠小山村,過去缺地少水,群眾生活困難,村集體經濟空殼負債。1995年,時年35歲的張繼學放棄自己年收入二三十萬元的水果、花椒、羊絨等農副產品銷售生意,不顧家人和親朋好友反對,回到村里要帶領鄉親一起發家致富。上任之初,張繼學從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入手,帶領村民整修梯田,引領全村發展起了蘋果、大櫻桃、葡萄等林果產業,利用自己做生意時的人脈關系幫村民跑銷售,讓老少爺們嘗到了發展林果的甜頭。2009年,他帶領村民出義務工,硬化生產路3000多米,建設260余個沼氣池和水窖。為解決村里缺水難題,他想方設法打了2眼200多米的深井,建設蓄水池3個,鋪設管道1.4萬余米,實現了全村經濟樹灌溉全覆蓋,讓全體村民吃上了自來水。生產條件改善了,有了林果收入,鄉親們的腰包也終于“鼓起來”了。
苦干實干會干,讓山村舊貌換新顏。為打造美麗鄉村,讓村民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2017年,朱家戶村爭取到了市級美麗鄉村建設扶持項目配套資金50萬元。為了節省開支,他帶領黨員群眾就地取材,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村里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2000多平方米的生態停車場、700多平方米的健身廣場,壘砌石頭墻3000余平方米,完成了1600余米的河道治理和環境整治,建成了1000多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2018年,朱家戶村成功申請省級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鋪開了“五化”工程,先后鋪設石板路6000余平方米、瀝青路3000多平方米,完成村莊綠化4000多平方米,安裝路燈、打造景觀水系等,使朱家戶村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變化。
發展鄉村旅游,讓村里由脫貧到富起來朱家戶村變美了,張繼學琢磨發展鄉村旅游將會是朱家戶強村富民的一條新路徑。在他的統籌協調下,采取村企合作、共建共享的辦法,在村里發展起了“美食美宿”“旅游采摘”等特色產業項目,引進電商公司,通過線上和線下實現了群眾在家門口“做生意”,村民人均收入也從1995年以前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2018年的2.5萬余元,使朱家戶村成為了全縣乃至全市有名的鄉村旅游示范村和鄉村振興樣板村。為讓朱家戶及周邊村實現真正的“振興”,在張繼學等基層干部推動下,2019年6月,以朱家戶為“龍頭村”,聚合周邊8個村成立朱家戶聯村黨委,采取“聯建村支部+村合作社+農戶”等聯合經營方式,打造了近十項特色產業鏈,使朱家戶村走上了發展快車道。
2019年8月31日,張繼學因帶病堅持工作,錯過最佳治療時期,醫治無效去世,享年59歲。他去世后,朱家戶及臨近村的300多名黨員、干部都自發前去給他送行,稱他為“朱彥夫式的好支書”。
張繼學先后獲沂源縣“百名先鋒”、沂源縣勞動模范、沂源縣首屆鄉村之星等榮譽。張繼學去世后,中共淄博市委作出向張繼學同志學習的決定,并入選2019“感動淄博”年度人物。
【“十四五”藍圖】。青年發展不僅關系國家長治久安,也是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保持地區可持續發展后勁的重要因素。剛剛閉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詳細]
3月19日,漫步在河北昌黎的大街小巷,迎面而來的是干凈整潔的街道、日趨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煥然一新的城鄉面貌。一條條整潔的城市街道,一處處美麗的綠地公園,一座座和諧的居民小區,到處都讓人感受到昌黎文明縣城創建的脈動。“我們縣始終把‘堅持’貫穿在文明縣城...[詳細]
據英國《太陽報》3月23日報道,一位母親因被快遞困在家中,只能從窗戶爬出來。這位母親名為RachaelSanders,近日,一名亞馬遜送貨司機把一個包裹放在她家前門卻抵住了門把手,導致門無法打開。Rachael在掙扎了15分鐘后,被迫從窗戶爬了出來[詳細]
本報訊(記者戴小巍通訊員阮強勇薛菲)經湖北省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察院對一起涉嫌故意傷害案開展立案監督,認定當事人姚某系正當防衛,近日,公安機關接受監督意見,并作出撤銷案件決定。2020年6月30日,姚某及妻子馬某在襄陽某商場地下停車場遇見郝某(涉嫌...[詳細]
3月24日,人們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散步。當日,法國巴黎天氣晴好,一些民眾在遵守防疫規定的前提下走出家門,享受春日陽光。新華社記者高靜攝[詳細]
3月24日,模特在時裝發布現場走秀。當日,以“觸及”為主題的2021秋冬中國國際時裝周在北京751D·PARK拉開帷幕。在為期8天的本季時裝周上將舉辦時裝發布、童話小鎮童裝發布、專業大賽、DHUB設計匯與商貿對接會、抖風尚·服飾直播大賞、中國國際時尚論壇、時尚公開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