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夏楠,男,中共黨員,1988年8月出生,現任國網威海供電公司帶電作業中心不停電作業技術專責。2020年5月,積極響應國家和公司號召,只身奔赴新疆開展東西幫扶工作,將青春奉獻給大西北建設。自參加工作以來,柯夏楠埋頭苦干,甘于奉獻,先后獲得山東省“青年崗位能手”、威海市青年技能競賽獲個人第一名、威海供電公司“五四青年標兵”等榮譽稱號。累計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0項。先后獲得山東省“青年崗位能手”、威海市青年技能競賽獲個人第一名、威海供電公司“五四青年標兵”等榮譽稱號。累計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0項。

柯夏楠開展帶電作業

柯夏楠組織新疆配網技能選拔賽(左一)
十年堅守帶電一線,十五萬余戶“無感知”用電
2010年畢業后,柯夏楠加入了帶電作業班。初到崗位的第一項重大挑戰,柯夏楠記憶猶新。臨港區供電部大修技改項目中,多條線路需要加裝柱上分界開關,而當時該項作業屬于威海地區未能觸及的領域,難度大、任務重。柯夏楠迅速投入工作準備中,犧牲了所有的業余時間,翻閱相關書籍、上網搜索資料,儲備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和案例分析經驗后,開始著手編寫現場標準化作業指導書,梳理、規范整個作業流程,全面分析危險點和防范措施,提出將地電位方式作業中的遠距離切斷導線法運用到該項作業中來,并按照既定方案,首次嘗試了帶負荷加裝分界開關。當天的作業持續了將近4個小時,圓滿結束!從斗臂車中走下,他似乎忘記了疲憊,回頭立馬討論總結此類帶電作業的方法,以便以后更好的應用。有了實戰經驗,他更加快了前進的步伐,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他參與研討推出了山東省首次旁路作業帶負荷更換電纜、帶負荷更換柱上開關、帶負荷更換柱上變壓器等一系列的創新舉措。
2018年8月,威海的天氣出奇的熱,負荷急劇攀升。一天晚上八點多了,還沒下班的他又接到報修電話,欽村一個小區的開關引線線夾故障,造成六棟樓停電。他立刻做好人員安排,帶頭登上了斗臂車。傍晚的悶熱讓他還沒開始工作就已經汗流浹背,但是看著樓底老百姓那種焦急的目光,他調整呼吸、全神貫注,一個小時,一氣呵成。收工后還沒來得及喝口水,又收到了羊亭鎮的報修電話。他看著班員們堅定地說:“走,我們去下一個點送清涼去”……晚上回到家已經一點多了。
柯夏楠始終不斷鞏固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多次參與山東省電力公司配網不停電標準化作業指導書修訂工作,參與帶電作業知識題庫、操作規程的編撰,取得了山東電力兼職培訓師資格。十年來,他親手完成帶電作業2000余次,減少停電用戶15萬余戶,多供電量1000余萬千瓦時。

柯夏楠和兒子一起維修小電器
跨越千里援疆,真情點亮萬家燈火
2020年5月,柯夏楠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援疆電力兵,橫跨祖國東西四千余公里,他擔負起博爾塔拉州2.7萬平方千米地域內3975.78公里的配網線路運維和帶電作業管理工作。
為了解博爾塔拉基層供電所的配網運維現狀,找出薄弱環節針對性的提出改進建議,柯夏楠顧不得休息調整就深入基層考察。經過了解,他發現各供電的線路圖紙大多按照個人習慣手繪,形式各種各樣,不利于基礎資料的規范、統一管理,所以他決定從基礎環節開始改進。他編制了統一的圖例,制定了巡視計劃,用腳步去熟悉博州的線路。阿拉山口市被當地人稱為“風口”,因為這里每年大約有200多天風力都在5級以上,有次他去阿拉山口巡線繪圖的時候趕上了將近八級的大風,那感覺就像兩個人在身后硬拽一樣,原本一個小時就能走完的四公里路,足足花了四個小時才完成任務。但第二天看到繪好的圖紙,他覺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柯夏楠注重觀察管理流程和協作關系,打破自己的慣性思維,以求解決實際問題和達到“變輸血為造血”的目標。在他的持續努力下,2020年博爾塔拉配網故障同比降低30.16%。
9月份,接到要籌備配電技能競賽的消息,柯夏楠主動請纓,接下了這項任務。作為教練兼領隊,他以身作則,跟隊員們共同晨練、實操、晚自習,全程跟進。9月初,正值新疆最熱、紫外線最強烈的時候,不出兩天,口罩以外的地方已經曬得黢黑,脖子后面也開始爆皮,隊員們看到了說:“柯教練你去屋里看著就行,別曬得回去家人都不認識你了。”他卻笑著說:“不曬黑點怎么好意思說來新疆工作了呢,再說了我們山東人的脾氣可是要跟兄弟們共進退的呀”。這一堅持就是一個月,他帶領團隊創造了博州配網競賽的歷史最好成績,獲得了“優秀組織獎”。
“不停電是最好的服務。”柯夏楠堅定的說,“帶電作業人的存在就是為了讓千家萬戶感受不到我們的存在。”走出了熟悉崗位的“舒適圈”,柯夏楠甘做為民服務的鋪路石、長明燈,用自己的真情點亮萬家燈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無聲的展現電力鐵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