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理:堅守救撈一線三十載的“水下金牌護衛”
自1989年進入煙臺打撈局救撈工程處潛水隊以來,郭旭理挺胸踏濁浪,犁波三十載,用青春和熱血、責任和擔當、執著與奉獻,護衛一水平安,書寫出一篇篇激動人心的救撈故事,用實際行動闡釋著中國救撈“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真意。
自1989年進入煙臺打撈局救撈工程處潛水隊以來,郭旭理挺胸踏濁浪,犁波三十載,用青春和熱血、責任和擔當、執著與奉獻,護衛一水平安,書寫出一篇篇激動人心的救撈故事,用實際行動闡釋著中國救撈“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真意。
郭旭理在工地指揮作業
水下搶險 命懸一線中擔當盡責
“機艙還是不能浮起來,我下去堵漏,你們配合。”簡單說完后,已經在甲板上連續工作了20多個小時的郭旭理,一頭扎進了水里。
2007年,232.35米長的世界最大挖泥船 “奮威”輪,因被船撞擊,嚴重受損,坐沉在了天津港主航道北側。船上載有1982噸重油、145噸輕油,對過往船只和海域造成嚴重威脅。在“奮威”輪起浮的關鍵時刻,卻發現機艙漏水,船體不能按計劃起浮,如果不將機艙漏點堵住,打撈工作將功虧一簣。緊急時刻,煙臺打撈局救撈工程處潛水隊分隊長郭旭理主動請纓,接下了船艙堵漏的重任。
漆黑的沉船內油污環繞,郭旭理貓著身子,用雙手摸索著船艙漏點,一點點,一步步,小心謹慎。他在查漏點堵漏的同時,更要小心傾覆在船艙中、隨處都是的鋼板等尖銳物,一旦被這些尖銳物割斷供氣管,失去氣體供給的郭旭理,在環境復雜的沉船內部,生還幾率渺茫。
堵漏的郭旭理小心翼翼,協助他的隊友也是一顆心提到了嗓子眼,絲毫不敢懈怠。從船外到漏點船艙要經過三個艙門,在堵漏期間,如果艙門自動扣上,郭旭理的氣帶皮龍也會被壓住,失去氣體供給。
在兩個小時水下作業、成功找到十多個漏點并完成堵漏之后,郭旭理已經累得精疲力竭。“我一定要爬出去!”。想起妻子、女兒的音容笑貌,郭旭理使出渾身最后一點力氣,爬出了機艙,最后被工友們拖到了甲板上,摘下潛水頭盔,郭旭理大口大口的吐了起來……
如今回想起來,郭旭理覺得十分后怕,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選擇。“‘奮威’輪沉在天津港的主航道上,所有的船都不能進港,僅經濟損失每天就高達上千萬,必須盡快解決。”郭旭理說。
就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郭旭理以身作則,沖鋒在前,又高效完成多起救撈任務。2018年2月28日,某運砂船在天津大沽口錨地發生倒扣,事故造成7人失蹤。潛水工程部接到救助打撈指令后,郭旭理同志帶領潛水員跟隨“芝罘島”船緊急趕赴現場實施救助打撈,他帶領潛水員24小時不間歇作業,共10次15人次進入難船搜尋遇難者;又經過4天的時間,使難船恢復漂浮狀態,高效圓滿完成了此次應急搶險打撈任務,充分體現了專業搶險打撈力量的能力和擔當。
也就是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郭旭理被交通運輸部救助打撈局授予系統最高榮譽—“救撈功臣”稱號。
郭旭理工作照
浪里繡花 世紀工程中書寫風流
2018年10月23日,世界最長的且集橋、島、隧于一體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進入了大橋時代。世紀工程的背后,包含著郭旭理和他的潛水隊員們五年多的執著堅守和拼搏奉獻。在5年多的施工中,郭旭理帶領他的潛水員團隊高質量完成了33節80米沉管與最終接頭安裝的水下作業任務,單節對接誤差控制在3毫米以內,最好達到了0.8毫米。同時完成近27萬平方米的海底探摸,清理鋼端殼面積達3.3萬平方米,投放回淤盒1678個,下水作業時間累計超過15000小時,為港珠澳沉管隧道安裝提供了優質技術支撐和可靠對接保障,為中國的超級工程增添了一抹靚麗的中國救撈元素。
時光回溯,2012年年底,郭旭理來到港珠澳大橋工地,承擔起沉管隧道全部的水下工作。在五年多的時間里,郭旭理不僅按照“每次都是第一次”的要求,做好分內工作,使得潛水作業全程順暢、水下檢查和測量作業高效可靠,還主動熱心地在其他力所能及工作上出謀劃策,竭心盡力護衛世紀工程工作進展,受到港珠澳大橋島遂工程總部的多次表揚。
2014年3月24日凌晨,港珠澳大橋E10節沉管順利沉放完畢,現場鞭炮齊鳴、煙花綻放,一片喜氣洋洋。在現場水下總指揮郭旭理的帶領下,煙臺打撈局港珠澳大橋潛水工程項目部累計作業150分鐘、整個對接工程用時7小時,比原計劃縮短了一個半小時,大大節省了整個安裝工程的施工時間,再一次刷新了標準單節沉管對接潛水作業時間新紀錄。
2013年,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剛剛起步,大橋項目部先進行人工島的建設,在對人工島鋼套進行鉸刀清淤的時候,鉸刀進入鋼套內一定位置后卻怎么都沉放不到底部,現場項目部邀請專家、設計工具進行修復,卻都無果而終。得知這一情況后,郭旭理著裝下水,先從水面向下測量,再從水底向上測量,然后根據鋼套整體長度和水下長度等數據分析,得出了鋼套壁凸起的具體位置和大小,助力問題成功解決。
郭旭理和他的團隊先后被大橋管理局授予“碧海蛟龍突擊隊”等稱號,他個人也先后被授予“建設功臣”“一等功”等榮譽。
郭旭理在完成水下作業后出水
執著堅守 只為心中那份最美的初心
1968年出生的郭旭理,1989年從廣州潛校畢業后就在煙臺打撈局從事潛水工作。如今30年過去了,時光在臉龐上留下了深深的歲月痕跡,郭旭理從一個青年小伙兒變成了經驗豐富的中年人,也由一名潛水學徒變成了潛水隊副隊長,擔負著煙臺打撈局救助打撈和海洋工程潛水作業的組織領導工作。而今,和他一起同時期畢業仍然堅持在潛水一線的師兄弟已寥寥無幾。郭旭理卻因為對行業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尊重,一直工作在潛水救助打撈一線。
30年戰風斗浪,30載春華秋實,30年里郭旭理先后參加了“金山”輪、“大舜”輪、“天利”輪、“奮威”輪、“暢通”輪、“金玫瑰”輪、“AFFLATUS”輪、“1101”輪、“東方日出”輪、“華容6”輪、“作業3號”平臺等大小近百次救助打撈工程,以及勝利油田、中海油渤海油田與南海油田的無數平臺檢測工程,成為煙臺打撈局出海施工最多、一年300天奮戰在海上的“水下金牌護衛”。
奉獻意味著舍棄,留給家人的,就只能是“虧欠”。
“我沒事,去吧。”2016年,郭旭理妻子身體不適,需要住院動手術。在陪妻子辦理住院手續時,臨時接到了緊急潛水工程的任務,當天就要前往工作地點。看著憔悴的妻子,郭旭理滿心愧疚,久久沒有開口,卻聽到妻子溫柔的安慰聲。幫助妻子辦理住院后,郭旭理準備回家整理衣物。在醫院電梯前,明知看不到妻子,他忍不住回頭看妻子病房的方向,卻發現妻子靠著走廊扶手,在目送他離開……
參加潛水救助30年,郭旭理已記不清有多少次在妻子、女兒需要他陪伴的時候,他因執行任務,留下一句“對不起”后離開,每次回家,發現女兒都變一個模樣,因此在休息時間,郭旭理都會抓緊時間陪伴家人、彌補遺憾,家人也能理解他對行業的熱愛。
“我喜歡這個行業,讓我再不斷自我挑戰的同時,還能救助他人,身體條件允許的話,我還可以再干20年呢!”說這話時,50歲的郭旭理眼里閃爍著耀眼的星光。
郭旭理準備下水作業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