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3
菏澤市文明辦
手機查看

劉彥中,男,漢族,1988年10月出生,群眾,曹縣彥中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作為國家非遺項目曹縣江米人第五代傳承人,劉彥中將所有的心血都傾注到了江米人上,他努力鉆研制作技巧,不斷創新制作方法,制作出了大量優秀的作品,并帶領江米人走出國門、走上世界舞臺,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了解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其作品于2022年獲首屆“振興傳統工藝·魯班杯”大賽優秀獎、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創杯”文創大賽銅獎,并被全國面塑藝術創作展組委會收藏,2023年獲得“花開盛世”中國牡丹之都手造創新大賽一等獎。
精益求精,傳承非遺技藝
劉彥中在剛接觸到江米人的時候,了解到傳統江米人因樣式少、不易存放等原因導致受眾很少,傳播空間也在不斷縮小。為了改良面塑所用的材料,劉彥中帶領團隊查閱了大量記載資料,然后反復實驗,但是書籍上的記載配方還是達不到預想效果。劉彥中又赴多個城市學習面塑配方、拜訪交流技藝,回來后擁有了20多種配方,但是各有優缺點。劉彥中在此基礎上反復調整實驗,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最后終于成功,現在制作江米人的材料耐高溫耐低溫,不會褪色開裂,可以永久性存放。解決了制作材料的難題,劉彥中又開始磨練技藝。江米人的制作看似簡單,其實工藝非常細致,需要較高的悟性,作品的好壞全在手上和腦子里。尤其是各種人物形象的制作更為復雜,其難點主要是在開臉,即把每個人物的神韻表達出來,而這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積累。除了反復的練習打磨,劉彥中還會經常畫一些速寫,感受不同人物的形態。劉彥中還在江米人中融入了他之前學習的雕塑技法、木雕技法、剪紙技法等,并將傳統技法貫通融入現代人審美需求,近幾年作品達500多種,深受大家喜愛。
守正創新,非遺綻放光彩
在曹縣人民公園東側耕夫草堂內的曹縣江米人傳習所內,色彩鮮艷、造型各異、生動自然的各類創作作品非常吸人眼球。原來,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江米人技藝,劉彥中在縣政府的幫扶下設立了傳習所,為愛好者和學生無償提供體驗和長期學習,給大家帶來“沉浸式的非遺體驗”。他們在學會了江米人面塑后可以選擇在工作室工作,也可以自己創業。工作室先后帶動50多人就業,現在長期從事江米人制作的有13人。他還在魏灣鎮建立了加工廠,帶動30多人就業。此外,劉彥中先后走進曹縣第一實驗小學和第三實驗小學,把江米人的技藝帶進課堂,帶到孩子們身邊,走進孩子們心里。孩子們看到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面塑人物,都非常喜愛。他們親自制作體驗,通過他們笨拙但認真的制作手法,幼稚但頗具趣味的成品,在方寸之間,仿佛看到了非遺傳承的未來。
走出國門,講好中國故事
2023年7月,劉彥中的4件作品在法國盧浮宮卡魯塞爾展廳亮相,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之美,贏得一片好評。曹縣江米人作為中國面塑類非遺唯一代表,首次在法國展示,榮獲三項獎七個證書,并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藏。這組作品是一組較為傳統的人物題材作品,人物造型以神話故事中的門神尉遲恭和秦瓊、鐘馗、孔子為創作對象,運用江米人的面塑工藝手法進行精細加工制作。為了把江米人的細節刻畫到位,劉彥中先后去往曲阜孔廟、孔府和濰坊楊家埠等地考察學習。在做鐘馗之前,劉彥中每天都在觀看京劇《鐘馗嫁妹》,使鐘馗的形象深入腦海,以至在制作的時候不用借助任何草圖和圖片就能塑造出來。劉彥中考慮到參加國際藝術展覽的需要,還打破了江米人傳統制作的尺度,從造型設計到制作材料、顏色調配,以及制作工具的選擇上,都做足了功夫,為曹縣江米人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登上國際藝術展臺打下了堅實基礎。
“接下來就是想把曹縣江米人傳承下去,培養更多的人才,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和當代藝術去做一些結合,豐富江米人的題材,更好地把這個非遺技藝發揚光大。”談到未來,劉彥中表示自己會繼續扎根在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文化,讓藝術創作綻放不朽之花。
責任編輯: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