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3
濟寧市文明辦
手機查看

毛宏霞,女,漢族,1979年生,中共黨員,山東濟寧人,現為兗州區顏店鎮人民政府農經工作組副組長。
“媽,來,吃點水果吧。”午飯過后不久,毛宏霞一手拿著勺子,一手拿著根香蕉,笑著對婆婆說道。她的手很輕,一勺一勺耐心地把香蕉刮下來,然后遞到婆婆嘴邊,時不時歇歇,給婆婆一個吞咽的時間,看到婆婆嘴角有溢出的口水,毛宏霞會嫻熟地用手輕輕擦拭。
這只是毛宏霞日常照料婆婆起居過程中微不足道的“小片段”。“百善孝為先”,毛宏霞十七年如一日的堅守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以善良的底色譜寫了一曲孝道之歌。2002年,毛宏霞與丈夫邁進了婚姻的殿堂,婚后與公婆一同居住。2年后,女兒出生,一家人謙敬禮讓,和和美美。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6年,毛宏霞的婆婆突發腦血栓,住進了醫院。“當時姐姐們都比較忙,沒時間整天照顧,我必須得頂上。”毛宏霞堅定的說。她把年僅2歲的女兒“扔”在大姑姐家,“住”在醫院里,忙前忙后照顧婆婆,按點給老人喂藥、打飯、喂飯,悉心陪護婆婆20多天直至出院。“你閨女伺候的真不孬!”同病房的人紛紛稱贊道,當聽婆婆解釋道是兒媳婦時,他們都豎起大拇指說:“真沒見過兒媳婦能把婆婆照顧得這么周到的!”
出院后,婆婆的病情很不穩定,不僅一年之內因腦血栓復發再次住院,而且還在出院后因打噴嚏后站立不穩摔倒,被診斷為壓縮性骨折,毛宏霞又承擔起了照顧婆婆的重任。“那幾年真是大病小病不斷,她又得了青光眼和慢性唇炎,我們就帶著她到處看病。”毛宏霞說,為了治好婆婆的病,她多次陪著婆婆到濟南等大城市看病,久而久之,柔弱的她也練就了能將婆婆“架”起走動的好臂力。“從我媽生病后,她那些弄臟的衣服都是我這個弟媳洗的,從來沒讓我們這些閨女干過,有時覺得她比我們更像‘親女兒’。”談及毛宏霞這些年的付出,大姑姐張天菊甚是感動。
“媽,起來走走吧。”下午兩點,毛宏霞開始攙扶著婆婆起來,在客廳里“遛彎”。“每天必須得這樣起來走走,加強一下腿部力量,要不然時間長了腿就會越來越沒力氣。”毛宏霞解釋道。在她的心里,照顧婆婆有一張“時間表”,這讓她照料起婆婆來顯得井井有條。“就拿休息日來說,一般是8點半起來做飯,然后給她穿衣服、洗臉、刷牙,把她扶到輪椅上,喂飯、喂藥,打開電視找到她喜歡看的臺,忙活忙活就開始做午飯了。”毛宏霞說,午飯后一般會給婆婆“加餐”一些時令水果,然后扶老人起來活動活動后再讓老人午休。到了晚上,吃過晚飯后,全家人圍坐一起看電視聊天,其樂融融。睡前,毛宏霞還會雷打不動地為婆婆洗腳,“用熱水泡泡腳促進血液循環,晚上睡得也香。”她笑著說。
毛宏霞心里的“時間表”也在自己身體上內化成了“生物鐘”。隨著婆婆年紀越來越大,晚上經常要起夜小便2-3次。“一般是12點一次、2點半一次、4點半一次,所以我都到12點之后再睡,這樣就可以少起一次。”毛宏霞說,自己現在已經可以做到“到點就醒”,不用婆婆喊,自己到點就能起來幫助婆婆小便。有的鄰居勸毛宏霞給婆婆用紙尿褲,說這樣省事,但毛宏霞堅持不用。在她看來,穿紙尿褲容易悶熱潮濕,會導致婆婆起褥瘡,與婆婆身體上遭受的痛苦相比,自己晚上起來幾次又算什么呢。
毛宏霞坦言,十幾年來,自己很少出遠門,“特別是這幾年,爸爸和公公都相繼去世了,我把媽媽接過來一起住,兩個‘媽媽’在一起,照顧起來也方便。”在吃飯方面,她非常注意營養搭配,多做一些老年人能吃的軟糯的飯菜,很少放辣椒;天氣熱了,她天天給婆婆洗澡換衣服;遇上婆婆排便困難,她就戴好一次性手套,用手指一點一點摳出來……
毛宏霞的行為溫暖著一家人,也深深地感染著孩子。“閨女假期在家都是幫著我扶著她奶奶上廁所,還給奶奶遞便器,在外面上學的時候也經常打電話問奶奶的身體情況。”毛宏霞臉上滿是笑意。兒子從兩歲起就知道照顧奶奶了,稚嫩的小手會精準地拿起阿司匹林等奶奶需要服用的藥物,搖搖晃晃地遞給媽媽,甚至還知道什么藥該吃多少。遇上奶奶要上廁所,他就搶著幫忙推輪椅。遇到好吃的東西,他會先給奶奶和姥姥吃,然后自己再吃。潛移默化中,“孝老愛親”化為家風,拂過孩子心田,在孩子心里開花結果。
幾千多個日夜,毛宏霞重復著看似簡單卻閃耀著人性光輝的小事情,用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了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她用如水般平靜的孝心踐行著“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的千古名言,她的一言一行宛如溫暖的春風,輕撫老人的心靈、浸潤孩子的心田,也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責任編輯:吳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