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3
菏澤市文明辦
手機查看

李程,男,漢族,1977年12月生,中共黨員,菏澤市鄆城人,山東漆器技藝代表性非遺傳承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李程先天右眼視力為零,但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堅持在漆藝道路上不斷探索,致力于推動漆器文化的創新性發展與創造性轉化,帶動了漆器產業的發展。他研發的產品多次在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等重大展覽中獲獎并被收藏,李程漆器還入選“山東手造”工程,成為山東漆器產業第一品牌。獲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山東省勞動模范、菏澤工匠、菏澤市五一勞動獎章、西安工匠等榮譽。
癡迷熱愛,讓非遺文化得到傳承
李程出生在一個漆藝世家,受家庭熏陶,從小愛好畫畫和手工藝制作。為了提高技藝,將漆器藝術這一傳統非遺文化傳承發揚,他在西安美術學院深造,開拓眼界,苦練本領,畢業后又只身前往福建拜師學藝長達十年時間,先后師從福州脫胎漆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時中,四川美術學院漆藝家陶世智,中國漆藝大師何豪亮,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漆畫之父”喬十光教授等諸位先生。為了學漆藝,他忍受大漆過敏帶來的全身腫癢,五個春節都沒有回山東老家過年,為了方便觀察漆的變化和干燥程度,睡在工作室地板上成為他的日常習慣。十三個來跟師傅學漆的同學,因為受不了大漆過敏的煎熬,走了十一個,只有他和另一位安徽的師兄堅持了下來。
匠心獨運,使漆器藝術創新性發展
李程刻苦鉆研手作技藝,經過多年攻關,研發了大漆修復干燥的新工藝,解決了干燥時間慢、修復周期長的技術難題,經過全國推廣,大大提高了漆器文物修復行業的技術水平。應用該項創新成果,他帶領團隊為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在內的文博單位,修復了國家二級文物賀龍元帥舊藏漆器梅瓶等重要器物。2018年李程榮獲青年藝術創作人才最高榮譽——文化部國家藝術基金。
為推廣漆器文化,李程召集省內生漆與漆器行業相關專家學者、大師工匠和非遺傳承人,舉辦山東漆器產業發展論壇,提出《山東漆器產業復興十年計劃》;積極搭建手工藝研學基地,面向各地大中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讓山東漆器非遺技藝得到活態傳承;他研發的創新型文創漆器成為宣傳城市品牌文化的伴手禮,并積極向海內外客商宣傳推介山東漆器,在全國舉辦漆器藝術巡展,為山東漆器非遺技藝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守正創新,以文化“兩創”撬動產業振興
以文化“兩創”為抓手,李程積極推動漆器產業的創新性發展。一方面,他創辦漆器藝術工作室,既填補了山東省沒有漆器專題展覽館的空白,又通過“非遺+文創”“非遺+電商直播”“非遺+創業就業”“非遺+鄉村振興”等創新性孵化和推廣方式,讓傳統文化綻放出新的華彩。另一方面,他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發起成立漆樹產業國家創新聯盟,通過漆樹種植、生漆加工、漆器創作、人才培養和技術輸出等產業鏈閉環推廣模式,孵化創業,促進就業,推動中國漆器上下游產業融合發展。
李程先后舉辦50期大漆技藝傳習班,培養學徒600余名,將大漆修復技藝創新成果推廣到全國,并幫助眾多學徒開辦手工藝工作室,走上自主創業的道路,累計輻射帶動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殘疾人等5960余人實現就近就業,為促進鄉村文化振興和產業發展貢獻力量,成為非遺助力鄉村振興的典范。
責任編輯: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