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3
濟南市文明辦
手機查看
一生難舍唯電影 丹青難寫是精神

周長富,男,漢族,1944年12月生,中共黨員,濟南市長清區孝里街道潘莊村村民。黃河灘區遷建搬遷前潘莊村地處孝里西南部,兩面環山,是一個半山半洼的村子,全村近2000人,村民居住分散,電影放映員一年只去一次,滿足不了廣大群眾的需求。從此“一生難舍唯電影,丹青難寫是精神”“馬拉松”式的電影放映繼往開來,至今放映了五年多。這樣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五年如一日為村民放映電影300多場,一經選擇,鍥而不舍,把黨的聲音和先進文化送到千家萬戶。2023年,榮獲濟南好人榮譽稱號。
2017年,周長富的大女兒女婿回家探親時,給他帶回來了一臺電影放映機,為他們添置了家庭影院,很快老兩口就被家庭影院的電影、戲曲深深吸引了,周長富覺得應該讓村里的老人都能享受到這樣的文化大餐,于是萌生了去室外放電影的想法。從此周長富在心中堅定了一個想法——要讓大家都看上電影!從那以后,周長富就當起了村里的“義務放映員”,一到周六晚上,周長富就早早調試好設備,等著群眾的“光臨”。看著哥哥的所作所為,弟弟周長君倍受感染,他對周長富說道,咱們兄弟倆一起放映電影!從此,兄弟倆一起擔當義務放映員。
黃河灘區遷建以后,周長富的“電影院”從田間地頭搬到了社區里,服務的群眾也不再僅限于潘莊村村民,周圍社區的群眾也看上了電影,一到周六晚上他的“電影院”總是坐滿了人,觀看電影的群眾最多的時候能有200多人,周長富義務放電影的行為也受到了群眾的好評。放電影需要搬運很多器材,尤其是電瓶重量很大,周長富的弟弟周長君看到哥哥這么大年紀還在用自己的方式為人民服務,于是毅然加入進來。
黃河灘區遷建以后,周長富、周長君兄弟倆的“電影院”從田間地頭搬到了社區里,服務的群眾也不再僅限于潘莊村村民,周圍社區的群眾也看上了電影,六年的時光里,兩位白發鬢鬢的老人經過不斷琢磨和練習,從一開始的不熟練到現在操作游刃有余,著實讓人敬佩。
經歷過一些機器故障突發事件,兩位老人在不斷的實踐中也摸索出了經驗,周長富和周長君兩個每到周六就會拖著沉重的機器來到放映場地,布場、連接線路、放映,一系列的操作,有條不紊,兄弟兩人除了要管好電影放映,還有一些注意事項需要考慮。就這樣,兩位白發鬢鬢的老人經過不斷琢磨和練習,從一開始的不熟練到現在操作游刃有余,著實讓人敬佩。
無論是寒風凜冽的冬天還是揮汗如雨的夏日,兄弟兩個從未缺席他們的電影放映日,他們互相配合,互相扶持,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為群眾帶來一場又一場的文化盛宴。一到周六晚上兄弟倆的“電影院”總是坐滿了人,觀看電影的群眾最多的時候能有200多人,除了每周六的電影放映日,在國慶節、建黨節、建軍節這些重要節日,周長富、周長君兩兄弟都會放映紅色電影來表達對祖國對黨的深深祝福,也激發群眾對祖國對黨的熱愛之情。
“只要鄉親們喜歡看,我們就堅持放下去!”只是憑著這樣簡單而又樸素的執著,已經七十多歲的周長富5年來已經義務放映電影200多場,他們走到哪里就把電影帶到哪里,2022年3月,周長富被評為孝里街道“第三屆美哉孝里文明使者”。
一切為了群眾,這就是周長富老人的初心,一次次地搬運,一次次的布場,佝僂著的身軀,滿頭的白發,都擋不住兩位老人的熱情,他們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他們用大銀幕為群眾打開一扇豐富精神文化世界的窗口,也用文化之光照亮著孩子們斑斕的夢想,他們的精神難能可貴,他們激勵更多的人多做有利于他人的事。
責任編輯: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