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3
東營市文明辦
手機查看

許龍芳,男,1954年3月出生,廣饒縣稻莊鎮長行村村民,現為廣饒縣眾幫紅十字救援服務中心主任。69歲的許龍芳身板挺直,精神飽滿,依舊神采奕奕,毫無古稀之年的遲暮之感。他在2021年成立了廣饒縣眾幫紅十字救援服務中心,是東營市首家綜合性規范化村級紅十字志愿服務隊。他還是中華志愿者協會山東廣饒萬禾服務隊的隊長。這些年來,兩支隊伍在他的帶領下,參與了無數次的應急救援、扶危濟困活動。他是廣饒縣稻莊鎮長行村人,提起許龍芳的名字,四鄰八莊都要為他做的好人好事豎大拇指。
錦旗掛滿了四面墻壁
走進眾幫紅十字救援服務中心辦公室,幾十面大紅色的錦旗掛滿了四面墻壁,它們均來自受助群眾。錦旗有送給許龍芳個人的,有送給眾幫紅十字救援服務中心的,也有送給萬禾服務隊的,而且時間跨度也很大。錦旗有個人贈送,有單位贈送,最顯眼的一個落款是“河南新鄉應急管理局”。2021年7月,河南鄭州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許龍芳以67歲高齡,帶領12名隊員攜帶救援設備趕赴河南救災,幫助當地政府轉移災民、搶救物資,許龍芳還將自己隨身攜帶的9800元現金全部捐給了受災地區。救災任務完成撤回時,當地政府送別各地救援隊,握手時每一個人都熱淚盈眶。許龍芳說:“隊員們都很累,有的瘦了好幾斤,但這件事帶給我們的震撼和心靈洗禮是巨大的,我們的付出被認可,我們做的這一切都有意義。”
每一面錦旗背后,都有一場或驚心動魄,或溫情感人的事件。許龍芳說:“這些年送的錦旗太多了,還有好多沒地方掛的,我都好好收著呢,這是受助群眾對我們的肯定,他們需要我們,更加激勵我們堅持做下去。”
我們的隊伍就要實干
許龍芳的救援隊伍現在有36人。從當年他的“單打獨斗”,發展到現在的“抱團作戰”,救援人員、設備、技術、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為了擴大力量,他在網上發布招募志愿者信息,許多人來報名,他一一認真對待。有青島、平度、聊城等外地的志愿者表示愿意加入,因為距離太遠,許龍芳一一婉拒,并表示可以幫他們與當地的志愿服務隊牽線,讓他們能就近參與。許龍芳說:“我不需要虛頭巴腦的人員數字,我要的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救援隊員,我們的隊伍就是要有實干精神,離的遠的,需要出動救援時趕不過來,那有什么意義!”目前的36人,是多次遴選后的精華,只要有救援任務,微信群里一個通知就能全員到齊。許龍芳還有一個6人小群,不管白天黑夜隨時能拉出去。這些救援隊員都是附近的群眾,他們日常都有各自的職業,有飯館老板,有工廠工人,他們以許龍芳為中心,組成這支“哪里有需要,就能沖上去”的救援隊伍。救援隊以道路救援和水上救援為主,隊員平時進行培訓,學習各種應急救援知識,提高自身應急救援能力。許龍芳說:“培訓是必須的。水上救援怎么開展、氣罐著火如何撲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怎樣處理,我們開展救援,這些知識必須都要掌握,才能做到施救過程中既能保證自身安全,又能正確救助到別人,而不是給自身造成傷害,或者給被救助者造成二次傷害。”
一生堅持做好人好事
從16歲救了落水的兒童開始,許龍芳開啟了他“做好人,做好事”的助人為樂之路。他救助過摔在深溝里兩鎖骨骨折不能動的鄰村百姓,救助過突發疾病倒在路上四肢抽搐的婦女,救助過家里發生火災的村民……最近的一次救助發生在2023年3月7日。當天上午9點左右,許龍芳開車經過廣饒縣正安路與樂安大街路口,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砰”的一聲巨響,原來是一輛兩輪電動車被一輛轎車撞飛,電動車駕駛員受傷。許龍芳急忙把自己的車停到路邊,一邊喊停肇事車輛,一邊快步跑到傷者身邊查看受傷情況。傷員滿頭滿臉的血,已處于昏迷狀態,血還在不斷往外流,情況危急。時間就是生命,許龍芳立即招呼肇事司機合力將傷員抬到自己的私家車上,他的衣服、汽車座椅都被傷者的血沾滿,他也不管,開車疾馳,不到十分鐘送到廣饒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進行緊急救治,隨后家屬也趕到醫院,許龍芳詳細向交警說明了當時現場情況,一直到傷者病情平穩他才放心離去。
許龍芳說:“從小就這樣,要是看到我能幫忙的人和事,我要不去幫忙,回到家就坐不住。我幫也不圖企什么,幫到了就覺得心安了。”就是因為這份“坐不住”,許龍芳一輩子都在助人為樂。武漢新冠疫情發生后,他拿出自己的1萬元積蓄捐贈給疫區。當時他的膝蓋受傷剛做完手術不久,他拄著拐杖來到捐贈現場,只留錢不留名就走了。后來工作人員還是憑借照片知道了是他。央視新聞還對這件事進行了報道。
這些年來,許龍芳熱心社會公益,帶領隊員積極參與縣、鎮組織的各項應急救援、困難救助、疫情防控等活動,捐款捐物,無私救助困難家庭和弱勢群眾,他的善行義舉深深感染激勵著每一名隊員和身邊群眾。他說:“我這一輩子堅持做好人,做好事,不求企回報,只求對得住自己的心。只要我還能干得動我就一直干下去。我干點力所能及的,一個人的力量不多,但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社會會更好。”
責任編輯: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