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3
威海市文明辦
手機查看

林景秀,女,1957年7月生,山東威海人,威海經開區崮山鎮渠崖村村民。她數十年如一日,無微不至地照顧患有老年癡呆后又變成植物人臥床的母親,悉心照料事故后失明的丈夫,含辛茹苦地照顧年幼的兒孫。在婆婆眼中,她是善良賢惠的好兒媳;在丈夫眼中,她是堅強善良的好妻子;在兒女眼中,她是勤勞樸實的好母親;在鄰居眼里她是生活中模范的典型。她用愛心演繹著人間真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她的堅持和執著,時時處處體現出她孝老愛親的高尚情懷。
飛來橫禍,成為家中頂梁柱
1980年林景秀嫁入渠崖村,次年生下兒子,夫妻二人都在鎮辦企業上班,兩口子都勤勞善良,一家三口生活幸福美滿,是村里人都羨慕的對象。淳樸善良的林景秀也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堅信只要勤勞肯干,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越來越有奔頭。
誰知天有不測風云,一場意外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平靜。1992年,林景秀的丈夫在一次事故中雙目失明,原本幸福的家庭從此失去了頂梁柱,今后巨大的生活壓力都需要林景秀獨自一個人去扛。
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林景秀懵了,看著失明的丈夫,再看看未成年的兒子,她覺得天都塌了,迷茫、難過、傷心,孩子要照顧,丈夫需要照顧,怎么辦?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傷心過后的林景秀擦干眼淚,重新振作起來,堅強地選擇了義無反顧照顧丈夫。從此,照顧丈夫和孩子、贍養老人、養家糊口,家庭的重擔全落在了她一個弱女子的肩膀上。每天早起,給丈夫穿衣,洗臉,刷牙,喂飯,送兒子上學,白天上班,中午還要趕回家中給丈夫做午飯,晚上下了班就鉆到了農田里干農活,起早貪黑,日曬雨淋,林景秀每一天都是忙忙碌碌。
細心照料,我就是你的眼
突然的變故讓丈夫的脾氣變得暴躁,經常無緣無故發脾氣,每當這時林景秀總是以笑臉相迎,從不與丈夫爭吵,耐心開導,每天抽時間牽著丈夫一遍又一遍的熟悉家里的一切,讓丈夫能夠自理,在林景秀的陪伴下丈夫慢慢地適應了黑暗,自己能摸索著走路,上廁所,穿衣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看著丈夫一點一滴的進步,林景秀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她用瘦弱的肩膀為丈夫和兒子撐起了一片天,每當別人問她有沒有怨言,她總是說:“人不能太自私了,如果我離開了,這輩子都會良心不安的,我不會放棄,再難我也要堅持。”
慈烏反哺,養育之恩大于天
在丈夫慢慢的可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本以為可以喘口氣的時候,母親又得了老年癡呆需要照顧。林景秀的其他兄弟姐妹不在父母身邊,在家里人都犯難的時候她義無反顧的接起了照顧父母的責任。
“父母養我小,我再苦再難也要養父母老。”林景秀說,就這樣她將年邁的父母接到了自己家中照顧。因為父親年紀大了身體不好,照顧不了人,母親又患有老年癡呆,突發狀況經常出現,她常常因為照顧父母,忽視了雙目失明的丈夫,經常是照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邊。但就是這樣,林景秀還是咬著牙堅持照顧三個病人十多年。然而,更加不幸的是本就患有老年癡呆的母親突然又成了植物人,大小便失禁,連最基本的吃飯功能都喪失了。
林景秀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因母親不能用嘴咀嚼食物,她就用果汁機將食物打碎,用針頭將打碎的食物打入母親的嘴里,每天要喂好幾次,果汁機都不知用壞了多少個。因母親大小便失禁,她每天還要按時為母親清理大小便,為母親翻身擦洗身體,為母親捏腿、伸胳膊,一天按摩好幾次,像伺候小孩一樣的精心呵護,在林景秀的精心照顧下母親植物人十幾年身上從沒生過褥瘡。
含飴弄孫,苦中也有樂
2008年,兒子成家立業,林景秀內心特別欣慰。轉年,孫子出生,家中因著新生命的到來增添了很多的歡聲笑語。隨著兒媳產假結束,照顧孫子的問題又成了家中第一難題。兒子和媳婦看著因著常年高負荷勞作,身體也出現了不小問題的母親,主動提出把孩子送回外地老家,由丈母娘照看。林景秀不舍得孫子這么小就和父母分離,堅持把孩子接了回來。就這樣,照顧孫子的責任又落到林景秀的身上。好在兒子和媳婦特別心疼自己的母親,只要一有空就往家跑,全家一起同心協力的照顧這個家。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林景秀不辭辛勞地伺候年邁的父母,雙目失明的丈夫和年幼的孫子。光陰似箭,孫子上小學后,被兒子媳婦接到身邊。三年前,父親去世,林景秀安葬了父親,轉過身依然精心伺候著母親和丈夫。
就這樣林景秀從中年走到了老年,硬是憑著自己的雙手和汗水撐起了曾經風雨飄搖的家。雖然生活得不太容易,但她卻從未抱怨過。她用脆弱的雙肩扛起了生命的重量,用仁愛撐起了家的“脊梁”,用堅守詮釋著家的“定義”,她的孝心感動了村里的人,用平凡點滴書寫著不平凡,百姓們都說在她身上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孝老愛親的典范。
責任編輯:吳杭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