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3
東營市文明辦
手機查看
鄰居身邊的熱心人
王喜,男,1955年10月出生,群眾,東營市河口區孤島鎮永興社區居民。他是是一位雷鋒精神的踐行者,連續九年為附近居民免費磨剪子、戧菜刀,小區居民家中的剪子、菜刀,他幾乎磨了一個遍。每當永興居委會里響起那熟悉的“嚓嚓”聲時,大家就知道,是王喜藝人“出攤”了。他還有很多“藏品”,在他眼中一只茶杯、一本口記、一張車票、一個木箱,這些別人眼里的破爛,都是他的寶貝,因為這些老物件承載了油田的記憶。大家都叫他“破爛王”,王喜也不惱還很喜歡這個名字,年逾花甲的他,每天行走在“撿破爛”和“收破爛”的路上,樂此不疲。除此之外,他還當起了東營市河口區東方紅黨性教育記得的一名義務講解員,把油田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讓更多的人觀賞到老物件,了解更多關于石油會戰的歷史,感受石油工人艱苦奮斗、以苦為樂的精神。1973年王喜在大慶油田被評為“大慶紅旗手”。

連續九年義務“磨剪子戧菜刀”
在孤島鎮永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廣場上,時常看見身穿紅色馬甲、頭戴志愿者標志小紅帽的王喜坐在小長條凳子上,彎著腰、低著頭,認真地在打磨一把菜刀,磨刀石與刀之間發出規律的“嚓嚓”聲,他時不時地拿起菜刀打量幾眼,然后繼續打磨。2015年退休之后,閑不住的王喜就開始免費為附近居民磨剪子、戧菜刀,小區居民家中的剪子、菜刀,他幾乎磨了一個遍。每當永興社區廣場上響起那熟悉的“嚓嚓”聲時,大家就知道,是王喜藝人“出攤”了。這樣一干就是九年。每當王喜大爺受到大家的稱贊時,他總是謙虛地說:“退休了,有了空閑時間,能幫居民做點事兒,覺得很充實,真的沒啥。”言語樸實而真摯。王喜說,現在,磨刀磨剪子的老手藝已經快失傳了,他有一個愿望,就是親手帶一名徒弟……
把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
王喜,是一名地道的“老石油”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從玉門油田轉戰大慶油田,又從大慶油田來到勝利油田,1975年在勝利油田扎下了根,曾經在孤島采油廠工作。
“油”是他生命中割舍不下的情感。因為看重這份與石油的情緣,所以從年輕時開始,凡是和“油”沾邊的物件,他都喜歡保存下來,也見不得別人扔。為了保管它們,他還給這些寶貝找了好幾間屋子,其至把家里的閣樓也貢獻出來。可就是這些他眼中的寶貝,在很多人眼里卻是破爛。王喜才不管那一套呢。年逾花甲的他,每天行走在“撿破地”和"收破爛”的路上,樂此不疲。
現在的王喜,很喜歡“破爛王”這個名字。
其實在當初剛聽到這個稱呼時,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他覺得,自己是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只是他們不理解。后來,隨著找他的人越來越多,這個芥蒂也慢慢放下了,他甚至還喜歡上了這個稱呼。
“收藏”了半輩子,這些“藏品”早就成了王喜生命的一部分。隨著名氣越來越大,經常有來自油田和社會各界的人士來到這里參觀,聆聽王喜講述孤島油田發展的歷程和石油人的那些事。他記得最多的一次,自己接待了200多名石油大學勝利學院的師生。
如今,王喜還是東營市河口區東方紅黨性教育基地的一名義務講解員。每逢有重要的活動,他就會被邀請來講解。“讓更多的人觀賞到這些老物件,了解更多關于石油會戰的歷史,感受石油工人艱苦奮斗、以苦為樂的精神,把這些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王喜認為,這才是自己收藏這些老物件的真正意義。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