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3
東營市文明辦
手機查看

李紅燕,女,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凱小學教師。謝金國,李紅燕對象,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執法部二級主管。常言道,“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而這一家人特別的與眾不同。保護學生安全,他們守護在校園周邊斑馬線。關愛特殊人群,他們踴躍走進特殊學校、敬老院。志愿項目管理,他們培養無數活動骨干。社會公益幫扶,他們走進偏遠山區助學濟困。無論市內市外、酷暑嚴寒,無論身懷六甲、哇哇待乳,他們都義無反顧,敢當志愿者先鋒,把受助者臉上的笑容當做自己的幸福源泉。多年來先后榮獲“全國最美家庭”“山東省最美家庭”“東營市最美家庭”等榮譽稱號。
齊心參與,家庭攜手是力量
謝金國在開發區市場監管局東城街道派出機構工作,妻子李紅燕是開發區東凱小學教師,家住東城街道安寧北區。2015年11月在市志愿者總會王福衛的帶動下,夫妻倆參加了一次“愛心斑馬線”活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從山區助學、敬老院包水餃做起,逐漸深入到醫院、特校、車站、社區、景區、賽事及創城活動中,直到如今東凱小學“情灑斑馬線”活動的策劃,清風湖驛站的管理,紅檉柳公益活動的協商參與、教育培訓。八年多來,他們參加各類志愿服務活動2890次,服務工時達5730小時,在家庭的影響下,長子謝志軒也于2016年1月注冊加入志愿者隊伍,并于2020年9月份由大學校園應征入伍,家庭逐漸成為志愿者大家庭熟知的“夫妻檔”、“義工家庭”。2016年3月17日,夫妻志愿服務事跡在東營日報頭條報道。2017年3月,夫妻雙雙被團市委表彰為優秀青年志愿者。謝金國2016、2017連續兩年被東營開發區表彰為“五一”勞動獎章、技術標兵,于2017年2月獲評全市“平安行、你我他”先進個人稱號。2018年,夫妻事跡被東營經濟開發區以“美麗開發區人”推送在黃三角早報、開發區報刊載。2018年11月,李紅燕獲評“山東好人”稱號。家庭先后獲得全市優秀志愿者家庭、全市最美家庭、全省最美家庭榮譽表彰,2022年5月獲得全國最美家庭稱號。
解危渡困,志愿旗桿立校園
2018年初,受多起外地校園安全隱患事件影響,學生入學、放學交通安全隱患牽動著家長的心,學校領導更是百般憂慮。作為一名教師,李紅燕急在臉上記在心里,她和丈夫再三考察、思量,在爭取志愿者總會意見,爭得校領導同意的基礎上,申請成立了東凱小學志愿服務隊,策劃了“愛心斑馬線”安全護航志愿服務項目,召集廣大教師和部分家長無償參與,排班管理,他們每天早、午(送、接)、晚四個時段,在校園門口東西兩側斑馬線上常態化輪值,疏導擁擠的行人、車輛,為學生“守護”安全的“綠色通道”。截止目前已開展活動158期。期間他們舍著年幼的孩子,早出晚歸,沒有回家吃過一頓午飯,老人非但沒有責備、抱怨,而是極力支持。接下來,夫妻倆又策劃在學校設立守護志愿隊,為不能按時接孩子放學的家長再分憂愁。
身先士卒,驛站管理做示范
在團市委清風湖驛站活動招募、組織及活動管理中,夫妻倆既做好服務,又注重樹立形象,做好品牌影響。先后參與了營救落水青年、解救自行車撞傷兒童、制作湖邊安全警示牌、觀摩解說等重要活動。2016年9月,團中央領導在副市長劉美華、時任團市委書記張成仙陪同下到到驛站進行視察觀摩,當時李紅燕懷孕在身,腹部微挺,王婷部長握住李紅燕的手問:“你的家人支持你嗎?”“我的丈夫就在身邊,網名是我給他起的,叫‘隨愛潛入’,意思就是他隨同我參加志愿活動。”李紅燕爽朗的回答。引得隨行人員不住鼓掌,領導豎起了大拇指并主動邀請合影留念。
創城迎檢,志愿服務進市場
農貿市場是創城迎檢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點難點,逢查必看。為營造積極向上的創城氛圍,謝金國先后11次召集志愿者走進明月農貿市場開展義務幫扶和輔助整改活動,重點宣傳創城基本知識,協助食品戶擺設防蠅網,幫助攤位業戶證照公示,推放不規則停放自行車,清掃地面衛生、撿拾垃圾等。身穿紅色馬甲的志愿者穿梭在攤位、業戶之間,成為了農貿市場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明月市場迅速成為全區、全市標桿,先后迎接了全區農貿市場開辦單位(物業)集中觀摩學習,區街主要領導督導,國家專家組迎檢暗訪等活動,市領導多次蒞臨視察都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認可,在全市創城區農貿市場綜合評測中,奪得全市第一名的成績。
以身作則,影響激勵身邊人
2017年1月15日,是他們的次子出生的前一天,夫妻仍然攜長子奮戰在人民醫院導診臺,為患者服務,因奔波忙碌,李紅燕身體突感不適,被大夫強行留在了產科病房,導致早產一個多月,夫妻倆卻樂觀地說:“小寶寶著急出來,是想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他們家庭用實際行動感染和鼓舞著身邊的人,近幾年來,先后帶動他們的親戚、同事、同學、鄰居及東凱小學學生等800余人注冊加入到了志愿者隊伍。他們全家齊動員,廣撒愛的火種,讓奉獻精神傳遞蔓延。
責任編輯: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