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3
淄博市文明辦
手機查看

于江濤,男,1977年生,中共黨員,山東淄博人,齊魯石化勝利煉油廠聯合裝置車間技術員。他扎根一線27年,開設“勞模課堂”200多場,完成課題200多項,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獨創虛擬生產裝置模擬系統成為中石化系統內首個由員工自主研發完成的虛擬現實項目,累計創效過億元。他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評全國首屆“十大創新工匠”、全國勞動模范、山東省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2022年當選為黨的二十大代表。
常減壓等裝置的“活流程”
1995年,于江濤技校畢業后進入齊魯石化勝利煉油廠,成為常減壓裝置司爐崗位的一名操作工。
常減壓裝置是原油入廠的第一關。這個裝置自身吃“粗糧”,加工劣質原油為下游產“細糧”,是煉油廠很難伺候的裝置。裝置設備多、流程雜,光換熱器就有200多臺。為了吃透這樣的裝置,于江濤鉚足了勁兒,在現場一泡就是三四個小時。沒多久,進廠時還犯難的于江濤變成了同事眼中的“活流程”。2007年,在山東省舉辦的青工職業技能大賽上,他一舉奪得“常減壓蒸餾操作工”和“計算機多媒體操作員”兩個項目競賽的第一名。
2008年,齊魯石化新建800萬噸/年常減壓裝置提上日程,于江濤被抽調參與新裝置的建設開工。面對5000多張圖紙,于江濤發現了100多項設計漏洞并火速整改,為新裝置中交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裝置穩定后,他逐漸摸透了減壓塔的“脾性”,帶領團隊實施抽真空改造,實現蒸汽節約最大化,第一年就節約了8000余噸蒸汽,大大降低了成本。
節能創新改造的“領頭羊”
2014年,于江濤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工作室成員都是常減壓專業的“大拿”,借助勞模創新工作室平臺,他們立足生產實際,千方百計搞優化、解難題,將創新成果用于生產,助力企業創效。煉油廠第四常減壓裝置電脫鹽運行效果差,能耗高,影響裝置穩定運行。于江濤組織工作室成員查找原因,開展技術攻關,制定了改進方案。方案實施后,電脫鹽罐運行穩定,四常裝置電脫鹽罐7臺變壓器實現檔位下調一檔,降低了電耗,短時間內實現節電60余萬度,節能效果顯著。
有一次,受到給樹木打藥的噴霧桿啟發,于江濤聯想到空冷沖洗設施費時、費水、費力的問題。他對空冷沖洗方式展開創新性研究攻關,研發出一個多角度、易連接沖洗噴頭。實踐證明,使用新型空冷噴頭沖洗后的四常裝置常頂空冷投入使用后,極大提高了沖洗效率,降低了出口溫度,節能降耗顯著,在全廠裝置得到推廣。
近年來,于江濤勞模創新工作室開設“勞模課堂”200多場,完成攻關課題200多項,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和40多項榮譽,累計創效過億元。
執著模擬系統開發的“追夢人”
2022年4月27日,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主辦的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開幕。作為中國石化30項參展成果之一,于江濤獨創的創新成果——虛擬生產裝置模擬系統亮相大會。
2009年,為了能夠讓員工在平常就能看到裝置的“五臟六腑”,不用等幾年一次的大檢修,從來沒有接觸過flash制作的于江濤找來了四常裝置建設時和近年來所有改造過的流程圖,自學3D 繪圖和動畫制作軟件,利用10年業余時間,先后繪制了1000多個閥門、5000多米管線、100多個塔器、幾十萬個內構件模型圖,錄入幾百萬個數據,完成了第四常減壓裝置全部設備、管線、閥門及工藝流程的3D建模,把整套常減壓裝置完整準確立體地呈現出來。
此后于江濤又用了一年時間,將VR虛擬現實技術與3D模型結合,在2019年開發出虛擬生產裝置模擬系統,實現了裝置可視化、沉浸式立體仿真,為生產優化、設備維護、員工培訓闖出了一條新路,成為中國石化系統內首個由員工自主研發完成的虛擬現實項目。
責任編輯: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