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濰坊市文明辦
手機查看
孫吉剛,男,1977年10月生,中共黨員,山東青州人,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青州市楊集郵政支局投遞員。
在濰坊青州市廟子鎮楊集管區的大山深處,投遞員孫吉剛在17年的時間里,在沒有道路的懸崖峭壁之上,用一步步腳印踏出了一條步班郵路。在這條郵路上,他不怕苦、不怕累,頂風雨、冒嚴寒,長年累月步行在崎嶇的山路上,17年行程近20萬公里,投遞報刊90余萬份,只為將報刊、郵件準時送到每位村民的手里,踐行著“人民郵政為人民”的服務宗旨,與鄉親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多年來,他先后獲得“濰坊好人”“濰坊市勞動模范”“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郵政行業勞動模范”“實干奉獻好黨員”等榮譽。

艱苦環境中的擔當者
孫吉剛所在的楊集郵政支局,位于青州最偏遠的廟子鎮楊集社區,為周圍32個自然村提供郵政服務,服務人口2000多人。楊集支局是青州市郵政分公司最小的支局,全局只有兩個人,內勤負責包裹收寄等業務,孫吉剛負責郵件、報刊的投遞。南段郵路全程43公里,尚可騎摩托車投遞,而西段郵路全程34公里,服務13個自然村,只能步行,是一條步班郵路。
說是郵路,其實就是在野草荊棘遍布的山間,有一條被孫吉剛踩出的小路,最寬處不過1米,最窄處僅容一人通行,一側是峭壁,一側是懸崖,越往上走,山路越陡,每邁一步都得跨上二三十厘米高的石頭,地理條件相當惡劣。
沿途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峰有28座,西天門、索命崖、閻王鼻子……每次攀巖、繞石,登上800多米高的“索命崖”時,孫吉剛都是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在寬不足1米的山路兩旁,每隔不遠就有根小布條栓在荊條上,這是他的路標,也是他的“救命符”。2009年冬季,大雪封山,白茫茫一片,分不清哪是溝,哪是路,孫吉剛就是用這種辦法來辨別方向,踏雪行進時,不慎腳一打滑,就有摔下懸崖的危險,這種險事,他不知碰到過多少次。
孫吉剛說,一趟下來如果一切順利也需要七八個小時,稍微耽擱一會,他就沒法在天黑前趕回了。為保證投遞時限,他翻山越嶺走得很快,經常一個月左右就穿破一雙膠鞋。為不影響走路速度,他天氣再冷也不穿大衣,因此,穿的棉褲里都會縫上一層塑料紙用來擋風、隔寒。走這條郵路很寂寞,很孤獨,半天也遇不上一個人,路邊寥寥可數的幾株老柿樹、杏樹、軟棗樹,成了孫吉剛的天然知己。就是在這種環境中,孫吉剛默默地為山區人民傳遞著信息,從未耽誤過投遞工作。
便民為民的貼心人
每一封信、每一個包裹都寄托了山里人和山外人的思念和希望,孫吉剛深深了解這一點。在這條郵路上,他已經走了整整17個年頭,綠色的身影,成了山中一道不變的風景。有一年臘月二十八,山上下了大雪,積雪沒過腳踝,楊集支局收到了一張1000元的匯款單,“那是兒女們給老人郵寄的過年費,也是老人的期盼,不能過了年再送。”孫吉剛二話沒說,拿著匯款單和1000元錢,爬過大山送到了老人手中,老人感激涕零。“這些年,支撐我繼續走下去的動力就是鄉親們收到郵件時的快樂,我是他們連接大山外的‘信使’,不管什么天氣,什么時間,我都不能忘了自己的使命。”
平時,孫吉剛還為村民提供便民服務,他的郵包里除了報刊、信件外,有時還會多放上幾包鹽、醋、醬油等生活日用品。“這17年來,我和山里的每個人都很熟,他們就像是我的親人,為親人們做事是應該的,只要他們需要我,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孫吉剛經常為投遞途中的老人交電話費、寄信、寄包裹,為不方便外出的老人捎些針線、藥片、肥皂和一些生產生活用品,給不識字的老人讀信、讀報……
郵路上的村民都認識他,“來家里休息休息吧!”“過來喝點水吧!”他總是笑笑說:“不了,郵件還沒送完呢。”依舊腳下生風繼續趕路……
使命責任的堅守者
在平凡的崗位上,孫吉剛默默地奉獻著青春年華,揮灑著辛勤的汗水。他每周走步班郵路102公里,摩托車郵路129公里,累計投遞行程近20萬公里,投遞報刊90余萬份、郵件6萬多件,從未延誤一件郵件。
孫吉剛的事跡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山東電視臺、《齊魯晚報》《大眾日報》《濰坊日報》等多家媒體對他的事跡做了專題報道。在榮譽面前,孫吉剛從不自滿、驕傲,反而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談起未來,他表示,愿意堅守到最后,繼續當好“綠衣使者”,做一根紅線,穿起這些村莊與外界的聯系,同時作為一名愛心志愿者,在大山深處傳遞著郵政人的愛心和真情。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