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濰坊市文明辦
手機查看
秦增英,女,1979年生,山東濰坊人,濰坊諸城市龍都街道西馮社區居民。她是一個普通又平凡的農村婦女,但卻是龍都街道出了名的孝女,她伺候完身患癌癥的父親,又伺候“植物人”弟弟,就這樣十余年如一日,為了親人,為了弟弟,犧牲了自己的青春,放棄了自己的家庭,卻無怨無悔。她是街坊鄰居們交口稱贊的“好女兒”“好姐姐”,2022年5月份被評為“濰坊好人”。

秦增英照顧弟弟
瘦弱肩頭 挑起重擔
秦增英原本有個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有一個可愛的女兒,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可是命運多舛,2009年秦增英的父親查出癌癥,母親又身患多種慢性病,為了讓弟弟減輕負擔,她辭掉了工作,和弟弟一起承擔起了照顧父親的重任。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父親去世后,當她剛剛開始經營自己的事業的時候,噩耗再次傳來,2012年弟弟因車禍導致昏迷,成為了“植物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對于這個家庭來說猶如晴天霹靂,種種變故讓本來身體虛弱的母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臥床不起,面對天天以淚洗面的母親,她說:“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就要救弟弟!就算他真的成了植物人,我也要照顧他一輩子!”弟弟昏迷的第二年,弟媳與弟弟離婚,照顧弟弟的任務就落在了她一個人的身上,她不得不放棄自己剛起步的事業,挑起護理弟弟、伺候母親和撫養孩子的重擔。
為了照顧弟弟,她專門去學習了植物人臨床護理,每天都給弟弟翻身、擦洗、按摩,僅僅是按摩這一項每天就至少需要兩個小時,為了讓弟弟能夠早點好起來,秦增英輾轉聯系了多家醫院。許多人都問她為何不給弟弟找個護工,秦增英說:“只有家人的陪伴才能喚醒他,我要給他更多的陪伴。”秦增英的身體雖然瘦弱,但因對弟弟的愛迸發出了強大的力量,讓周圍的人看到了一位姐姐對弟弟深沉的愛,同時也被她的堅強和擔當所感動。
毅然離婚 傾力付出
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因為把精力都放在照顧弟弟上,難免冷落了家庭。她的丈夫不堪壓力向她提出條件,讓她找護工照顧母親和弟弟,盡快回歸家庭,否則他們的婚姻無法繼續下去。無數次,她的淚水在黑夜中流淌,但良心、責任,讓她一次一次在痛苦掙扎中堅定,為了不拖累丈夫,2014年初,她不得不向丈夫提出離婚,就這樣義無反顧全心全意地承擔起了照顧母親和弟弟的責任。
離婚后,為了維持生計,她只能在一個小工廠打零工,這一下她更忙了,除了睡覺的幾個小時,沒個閑時候,不但要悉心照料年逾70又體弱多病的母親,還要照顧“植物人”弟弟,更要每天接送正在讀初中的女兒。她總是急匆匆的,每天除了正常上班之外,下班還要為弟弟喂飯喂藥、倒屎倒尿,因為害怕弟弟因長期躺在床上會生褥瘡,還要經常給弟弟翻身、擦洗。照顧一名生活不能自理的植物人,不但需要愛心,更需要耐心,弟弟長期昏迷在床,身體非常僵硬,每次翻身都要費好大的勁。即使這樣,她也堅持一有空就給弟弟翻身、按摩,為弟弟促進血液循環。這樣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愛不缺席 此生無悔
“是什么力量讓你堅持照顧弟弟那么久呢?”有人曾這樣問過秦增英。她說:“這么多年來,這個問題她從來就沒有想過,照顧弟弟是我分內的事,我是他姐姐,我是他的依靠,這么多年了,我早已習慣了照顧弟弟的生活。”在她的精心照顧下,臥床十年,弟弟身上從沒生過褥瘡。她的母親身患多種慢性病,每次看到她這么辛苦的付出,也無能為力,只能默默流淚,默默為她心疼。
一天早上,秦增英的女兒看到正在給自己下面條的媽媽居然睡著了,鍋里的面條還咕嘟咕嘟的,面條湯滿地都是,看到媽媽的辛苦,女兒懂事地說:“媽媽,上了高中我住校吧,這樣您早上也能多睡會。”秦增英緊緊地抱住女兒哇哇的哭了,她不知道這輩子對女兒的虧欠該如何彌補,缺失的家庭、缺失的父愛、缺失的照顧,也許只有讓自己更堅強,才是對自己和女兒的唯一慰藉吧。單位的同事都勸她:“趁現在還年輕,趕緊找個人嫁了吧,還能替你分擔分擔!”她笑著說:“要嫁可以,其他的都無所謂,我只有一個要求,帶上我弟弟,我要繼續照顧他。”其實她自己也知道,這樣的條件,誰敢給她介紹對象呀,這一輩子,就這樣陪著弟弟一起慢慢變老,也挺好。也曾有人問她:“你為了照顧弟弟,放棄了自己的婚姻和幸福,你真的就沒有后悔過嗎?”秦增英淡淡地笑了,她說,一點都不后悔,假如當初不這樣做的話,這個家恐怕早就散了,母親和弟弟恐怕也活不下去了,如果真是這樣,那才叫后悔呢。
愛,是一種擔當,秦增英用一份堅毅的愛撐起了一個多災多難的家庭,她獨自承受委屈,不拋棄、不放棄、不離棄,用自己的實際言行深刻地詮釋了“孝和愛”,她對親情的堅守,讓人佩服、令人感動。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