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煙臺市文明辦
手機查看
蔣小華,中共黨員,1986年3月出生,2013年從空軍航空兵部隊轉業到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從事直升機救生員工作。入隊以來,他刻苦鉆研飛行技能、精心學習救助本領,憑著機敏的反應和矯健的身手,迅速成長為一名救助一線業務骨干。

牢記神圣使命 忠誠履行職責
每當寒潮大風來襲,每當海上出現險情,危難時刻、緊要關頭,蔣小華和他的隊友就會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奔赴到最需要他們的地方,為絕境中的人們送去生的希望,用堅守和奉獻書寫著忠誠與擔當。179次參與救助遇險人員的經歷,是179次將自己生死置之度外,從死神手里奪回遇險人員生命的艱險歷程,每一次成功救助,都是他們以生命履行神圣使命、用摯愛護人民安全的逆行。
參加救助值班待命工作9年來,蔣小華同志工作認真、踏實肯干、勤奮好學、無私奉獻,始終牢記神圣光榮救助使命,堅持奮戰在救助一線,積極參與海上人命救助任務,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每次的救助任務中,頂狂風、戰巨浪,臨危不懼、奮不顧身,多次成功化解了嚴重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險情,在驚濤駭浪中安全救助飛行411小時,訓練飛行1898小時,在極其危險困難的氣象條件下,先后參與179起各類遇險人員救助,成功救助國內外各類遇險人員158人,拯救了158個家庭,為保障黃渤海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地方安全建設工作做出了卓越貢獻,在生死線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承載無窮勇氣 守護生命安全
2017年7月20日,唐山灤河口外海出現這個季節不常見的冷鋒氣旋,海上突起大風、巨浪,現場風力15米/秒、浪高4到5米,“MINGXING18”工程船因風浪過大進水沉沒,船長朱蘭強帶領一家五口棄船逃生,三十多歲的兒子、兒媳和一名七歲、一名五歲的兩個孫子在狂風巨浪中苦苦煎熬了八個小時,就在最小的男孩出現休克癥狀,一家人幾近絕望之際,蔣小華機組到達事發海域,確認遇險人員后,機組發現海上風浪太大,遇險人員周圍障礙物多,救助難度極大,風險高;其中還有兒童,在海面上救助沒有專用的兒童救援裝備,增加了救援難度,同時也有可能給遇險人員造成二次傷害。確認具體情況后,蔣小華主動請纓下去救援,一入水一個巨浪就把他拍到水下,他奮勇游到遇險者身邊,躲開障礙物將遇險婦女套入救生套吊上直升機。在準確判明周圍情況和兩位兒童狀況后,蔣小華用兩次將小孩抱著吊運上直升機,克服體力幾乎虛脫的困難,他咬牙再次下水將剩余兩人救上直升機。
2021年9月21日,莊河東北13海里海域,一艘漁船進水翻沉,5名船員被困,情況危急。在大連值班點待命的B-7309機組接到任務后立即起飛直飛救助區,到達救助現場后,機組以最短的時間發現目標。此時漁船已經側翻,20多米的船身只露出船頭舷側,5名被困船員死死拽住船舷的突出部,身影在浪中沉浮。機組快速協調后,決定由蔣小華作為主班救生員負責此次任務實施。當時直升機在7級海風中搖擺不定,蔣小華克服在空中來回搖擺和旋轉,在絞車手的配合下通過鋼索吊運將前4名船員一一吊進機艙。當蔣小華試圖靠近最后一名船員時,濕滑的船身根本無法站穩,一個浪頭襲來,他倒在了船頭,身體遭受猛烈撞擊。水位還在上漲,被困船員卻離蔣小華越來越遠。一個人都不能放棄!憑著救助人的執著信念,他咬著牙在估測好距離后借助鋼索的牽引力驚險一躍,終于抓住最后一名遇險船員,迅速為他套好救援套完成起吊。將近20分鐘驚心動魄地吊運作業,在最后一名遇險人員進入機艙后圓滿完成。
2021年11月22日,我國北方突然降溫,大風驟起,在煙臺附近海域避風的的巴拿馬籍貨船“慶祥”輪突然走錨。船上14人,情況危急,請求救助直升機前往救助。蔣小華作為當天值班救生員接到救助指令后,迅速和其他機組成員協調任務情況,根據任務特點及時準備好救助任務所需的各種救援裝備和設備,登機直飛救助區。到達救助區后狂風陣陣,風力9級,遇險船在海面上像一片樹葉在隨風飄搖,機組人員根據現場的情況快速進行了救援任務細節協調分工,蔣小華作為救生員負責登船實施救援,他迅速整理好裝備,接過絞車手遞過來的絞車掛鉤,將自己與絞車掛鉤鏈接好,給絞車手做了個“準備好”手勢,順著絞車鋼索蔣小華開始下。
由于現場風浪大,船搖晃幅度特別大,同時伴著上下跳動,蔣小華在空中不停的給絞車手信號,不斷調整自己在空中的高度,以免身體與船身發生碰撞。通過近十分鐘的空中搖擺和旋轉,蔣小華抓住貨船瞬間的穩定期身體一躍“嗖的一下”終于達到甲板。時間緊急,在測量船員體溫正常后,機組使用高繩吊運依次將7名決定棄船的船員吊運至直升機(另外7人自愿留守)并轉移到安全地帶,圓滿完成救助任務。
這兩起救助獲得了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全國重要媒體的關注和報道,在中國救撈官方快手號、抖音號播放量共計超千萬,受邀參加新華社新青年、中央電視臺百年歌聲、山東衛視春晚等節目錄制,也充分展現了救助職工“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時代風采。
舍小家顧大家 堅守救助崗位
每年節假期對于許多人來說是團聚的日子、是享受天倫之樂的美好時光,但是對于承擔救助值班任務的救撈人來說,為了守護好一方安全,在值班崗位上連續不間斷的24小時堅守才是家常便飯。
在新冠疫情突襲大江南北,城市封閉、人員管控、救助保障壓力驟升時,面臨兩地換班難度大、成熟救生員緊缺的情況,家在異地的蔣小華勇于擔當、甘于奉獻,毫不猶豫地選擇服從組織安排,始終堅守在救助值班待命崗位上,時刻做好出動準備,甚至連年節假日都無法與家人一起度過,對此他無怨無悔,惟有默默在內心深處埋藏著對家人的一份愧疚。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切為了救助,一切為了遇險群眾。作為一名中共黨員,蔣小華將牢記并傳承偉大建黨精神,始終情系人民、忠于職守,在平凡的崗位中,無畏艱險、全力以赴救助遇險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為海上百姓生命守護者和翱翔在渤海灣上空的救助神鷹,蔣小華和他的機組成員也將繼續戰風斗浪逐夢海天,隨時候命緊急救援,在險情面前永不言棄、無怨無悔、全力以赴,充分展現當代救撈人“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情懷和責任擔當。
作為救援一線的一員,是國家養育了我們,我們要履行好自己的使命,保護好海上的平安。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