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濟南市文明辦
手機查看
張秀元,女,1973年3月出生,漢族,群眾,濟南市市中區七里山街道郎北社區居民。
古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在市中區七里山街道郎北社區就有這樣一個愛老、敬老的好榜樣。她多年如一日不辭辛勞孝敬長輩,無微不至照料癱瘓的婆婆,她用真情無私的付出在社區居民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居民們的一致好評。

婆婆癱瘓在床,她辭職照料
張秀元今年49歲,自小孝敬父母,結婚后有一個女兒,一家人一直與婆婆住一起。剛開始夫妻倆都有穩定的工作,一起打拼照顧婆婆和女兒,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是很充實很幸福。
突然有一天,平靜的生活被一場重病打破。張秀元的婆婆因病癱瘓在床,急需有人悉心照料,此時女兒年紀也小,一老一小都需要照顧,兩人實在周轉不開。因此,夫妻倆商量后,張秀元辭去了工作,全身心地在家照顧婆婆和女兒的起居生活。自婆婆癱瘓起,張秀元每天給婆婆端屎端尿,擦拭身體,噓寒問暖,把老人照顧得無微不至。做好一件事很簡單,要把這一件事一直堅持做好卻很難,但是在張秀元照顧婆婆的這件事情上,已經連續不斷地做了20年。在飲食起居上,張秀元可以對自己節儉,卻從來沒有虧待過婆婆,始終保證婆婆的吃穿用度是家中最好的。
丈夫離世,她擔起家庭重擔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禍福旦夕”,前兩年,張秀元的愛人也因突發心臟病去世,一瞬間,賺錢養家、照顧女兒、供養婆婆……家庭所有的重擔都落在了張秀元單薄的肩上。因要照顧老人,張秀元無法整日在外工作,只能干點零活貼補家用。盡管生活辛苦而拮據,張秀元卻從不在家抱怨,只把最好的一面留給家人。每天回家后,張秀元會先和婆婆聊聊天,給婆婆說一下自己今天所看到的遇到的各類事情,跟婆婆聊聊外面發生的新鮮事,讓久臥病床的老人解解悶;老人想吃什么,她都盡最大能力滿足,從來不嫌麻煩,把老人照顧得舒舒服服、干干凈凈、開開心心。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話卻在張秀元身上失了效。
張秀元覺得,孝順老人最大的挑戰是“耐心”。千難萬難難不過給老人個好臉色,若在照顧老人時流露出半點不耐煩,就會讓老人很不安心,因此,這樣的情況在張秀元家是看不到的,盡管有時候也會遇到難心事,但她從不在婆婆面前表現出來;有時候婆婆會無緣無故地耍脾氣,而她總是面帶笑容,想盡一切辦法把老人哄開心。原來婆婆滿是皺紋和苦惱的臉上,現在總是掛滿笑容。
“誰都有老的一天,我要給兒女做好榜樣”
二十年來,張秀元始終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照顧婆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雖屬人間常情,但確實是難能可貴。張秀元在孝敬長輩方面得到了街坊鄰居的絕口稱贊,為所有人做出了好榜樣。當有人問到她為什么能幾十年如一日的時候,張秀元說,“誰都有父母,誰都有歲數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兒女,我也有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我現在得做出榜樣來,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兒女才會孝敬我。”雖然沒有豪言壯語,也沒用華麗的辭藻,樸實簡單的話語卻蘊含著大道理。飲水思源,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中華兒女的美德,讓老人安度晚年是每個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上行下效,老人撫養好子女,子女贍養好老人,尊老愛幼的風氣就能一代代傳承下去,只有這樣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美德才能發揚光大。張秀元用她的善良和孝心為父母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也為社區街坊鄰里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家庭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家庭和諧,既是一種生活目標,更是一種生活境界。恩愛和睦、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灣。和諧社會不能沒有“孝”字,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當今社會人人以孝當先,社會將變的更加和諧。
責任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