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2
濟寧市文明辦
手機查看

張寶芳,女,回族,山東菏澤人,1969年6月出生,200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生前擔任濟寧市任城區越河街道竹竿巷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2022年5月25日,張寶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離世,享年53歲。
堅守初心為群眾
十年前,竹竿巷社區還是任城區排名靠后的難點社區。從當選社區黨委書記那天起,張寶芳就下定決心,不管是掉幾斤肉,還是扒一層皮,也要徹底改變社區的落后面貌,讓社區群眾過上舒心舒適的生活。她帶領社區“兩委”班子,凝聚多方力量,積極爭取駐社區單位支持,讓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有事一起扛,形成了團結協作、真抓實干、爭先進位的良好局面,硬是把這個落后的社區變成了全區排名第一的“明星”社區。
“要讓老百姓滿意,我們必須啥事都想在前頭、做在前頭,不能讓居民的‘小糾結’積累成‘大矛盾’”。在張寶芳的帶領下,網格員走街入戶,通過網格微信平臺實時上傳居民訴求,竹竿巷里建立了“線下+線上”的社情民意收集機制;創新“未訴先辦”工作,提早摸排,靠前服務,把了解訴求、化解矛盾、服務群眾的觸角延伸到群眾家門口。結合黨員“雙報到”和“民意5來聽”行動,深化“居民說事”制度,每月集中時間與居民群眾“零距離”交流、面對面溝通,深入體察了解民意,切實幫助解決問題訴求。2022年“五一”假期前夕,望湖小區41號樓化糞池井蓋被過往車輛壓壞了一塊,隱約散發出陣陣異味。當日巡查到此的網格員發現后,立即上報社區,張寶芳馬上協調物業公司,很快抽走了污水,換上了新井蓋,前后不到3個半小時。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期間,張寶芳每周組織一次“居民說事”活動,動員社區黨員群眾廣泛參與配合,清理衛生死角35處,拆除社區亂搭亂建56處,積極協調各級各部門,為居民整修路面12條,改造下水道16處,新建車棚6個,整修花園和綠化10處,切實美化了居民居住環境,有效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質。
為充分發揮志愿服務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張寶芳帶領社區黨員群眾按照行業、特長、興趣相近原則,分類組建愛心互幫隊、治安巡邏隊、文藝宣傳隊、健康咨詢隊、后勤保障隊等7支志愿服務隊,發展志愿者1044名,根據群眾需求開展“七彩服務”志愿活動。“孩子們平時不在家,俺也不敢用家里的洗衣機,只能自己動手洗衣服。年齡大了,手腳沒勁,連衣服都擰不動。尤其是棉襖、被套這些大件,每次洗衣服得好半天……”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一次走訪中,老人的話引起了張寶芳和社區網格員的注意。在張寶芳的協調下,社區投資2萬元建設“幸福洗衣房”項目,購置了專業洗衣設備,為社區65歲以上獨居老人、重度殘疾人提供免費洗衣全程幫辦服務,極大地滿足了居民所需。
攻堅克難勇擔當
張寶芳把實干擔當作為畢生追求,用自己的堅守與執著,用自己的生命和智慧,留下了一個無私奉獻、鞠躬盡瘁“孺子牛”的光輝形象。
竹竿巷轄區的太白小區,有33棟居民樓、1300多戶居民。因為建成時間早,沒有安裝供暖管道和配套設施。每到冬天,居民只能燒煤取暖,還有的居民從建筑工地撿回來木料做燃料,堆在樓道里,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為了讓小區“室外干凈、室內溫暖”, 張寶芳一邊挨家挨戶征求意見,一邊找熱力公司反映居民的實際訴求,一邊召開業主大會反復磋商。在這期間,曾先后十幾次到熱力公司申請為社區安裝加熱站,熱力公司的同志說她是“銅頭鐵嘴飛毛腿”。這期間,有的居民一度擔心供暖的事辦不成,堆在樓道里的木料逐漸多了起來。她就想,先不讓其他同志參與,自己先把這個事干起來。她找來一輛清運車,湊晚上居民休息之后,逐個樓棟排查,然后連抱帶扛,把樓道里堆放的木料柴禾一車一車悄悄拉走。為趕在天明之前清理完,她加快腳步,一刻不敢停歇。在清理最后一個樓棟時,一腳踩到一塊木板的生銹鐵釘上, 鉆心的疼痛立刻傳遍全身。駕駛員師傅趕緊把她送到醫院急診治療。醫院大夫說,“幸虧來的及時,得了破傷風非要命不可”。后來一到陰天下雨,她腳傷后遺癥還會時不時地復發。
2012年供暖季來臨,太白小區1300多戶家庭如期送暖。連續幾個月的連軸轉,張寶芳也因為積勞成疾掛上了吊瓶。拔了吊瓶,回到社區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詢問供暖情況,屋里熱不熱。遇到什么問題,就立即帶著熱力公司人員現場解決。
通過集中供暖這件事,居民發現,社區干部真是為老百姓辦事兒的。這個10多年想都不敢想的事,居然在寶芳這里干成了。從此之后,群眾對社區的看法逐漸開始轉變。居民都親切地喊她“寶芳”。而這一聲“寶芳”,不僅代表著居民對社區的高度認可,也寄托著社區居民更多的期待。
社區戰“疫”是先鋒
張寶芳經常說:“面對疫情,我們不能害怕。如果我們害怕了,會造成居民恐慌,我們要做居民的堅強后盾!”疫情發生后,她第一時間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帶領社區利用大數據信息,繪制轄區居民和商戶平面圖、核酸采樣點分布圖、現場采樣流程圖,并在各采樣點公布,讓前來采樣的業戶和居民對檢測場景和檢測流程一目了然、全景直觀;利用無人機、社區廣播、宣傳車、宣傳海報等形式加大全員免費核酸篩查政策和注意事項的宣傳發動,推動整個核酸篩查過程井然有序、快速高效。針對“一老一小”,張寶芳帶領醫務人員上門核酸檢測,每到一戶居民家中,她都會與居民親切交流,耐心詢問他們的日常生活情況與身體狀況。戰“疫”的這些日子,她不斷的說著,也不停的做著。嗓子喊啞了,身體疲憊了,但她依然堅持在一線,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她既當指揮員,也當戰斗員,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新時代黨員無私奉獻的情懷,彰顯了擔當有為的黨員先鋒本色。
長時間操心、忙碌,一向身體健康的張寶芳也扛不住了。身邊的朋友同事勸她就醫,可放心不下社區工作的她總是一拖再拖。不到一公里,就有兩家三甲醫院。怕耽誤工作,張寶芳選擇了家門口的社區醫院,這一查,還真是問題不少。醫生告訴張寶芳,長期休息不好、勞累,現在心臟跳動有點快,心率有點快,心臟有點供血不好,再加上血壓又高,就引起供血不足,所以現在你就渾身沒勁,需要趕快治療。但是為了不耽誤工作,張寶芳依舊咬牙堅持著。
在張寶芳病重住院期間,她還關心著太白小區東區老舊居民樓改造的問題,時常交待社區工作人員要督促跟進施工進度,讓居民群眾早日享受到老舊小區改造紅利。從普通病房轉到重癥監護室時,張寶芳同志的身體已經非常虛弱,愛人馬愛民既心疼又生氣“要不是勸著你來看病,你都不來,干了一輩子,你還沒干夠嗎?”張寶芳聲音沙啞卻又異常堅定地說:“這輩子,我無怨無悔!”這是她的臨終遺言,也是她的忠誠誓言。
張寶芳19年如一日扎根社區,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用一生深刻詮釋了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宗旨。她曾榮獲山東省擔當作為好書記(榮記三等功)、濟寧市“孔孟之鄉”和諧使者、濟寧市第七屆全市道德模范等稱號,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被濟寧市委、市政府嘉獎。竹竿巷社區先后獲得“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等榮譽稱號;2021年6月,社區被中共中央表彰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責任編輯: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