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手機查看
今年54歲的楊學英出生在貴州省六盤水一個偏遠農村,1999年,經人介紹,楊學英嫁到了河東區梅家埠街道彭古村一個貧寒的家庭——丈夫患有腰疾,干不了重活;婆婆偏癱、生活不能自理。從此以后,楊學英用柔弱的肩膀和一顆金子般的心,撐起了一整個家的希望。

嫁進張家,伺候偏癱臥床的婆婆是最難的事情。每天做完飯,楊學英把婆婆背到飯桌前喂飯,喂完飯再背回床上。婆婆體胖,身高僅一米五的楊學英每次背她都很艱難,但看到一家人熱熱乎乎地坐在一起吃飯,她就感到很幸福;夏天,楊學英每天給婆婆洗兩次澡,婆婆怕太麻煩兒媳婦,不讓她洗,但楊學英每天還是堅持;每次買了好吃的,她都先拿給婆婆吃……
在她的影響下,大女兒每次回家,都會把買來的好吃的先給奶奶吃;5歲的小孫子都知道,有好東西太奶奶先吃他再吃。每當楊學英夫婦去地里干活,小孫子就在家陪著太奶奶,給太奶奶講故事、倒水喝。“咱現在怎么對老人,以后兒孫就怎么對咱!”楊學英說。
在楊學英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病情日趨好轉,能從床上自己坐起來了。然而,2017年初,婆婆第二次腦出血,完全癱瘓在床。由于長期患病,婆婆心情壓抑,楊學英每天都陪婆婆聊天,她常說:“有娘在,就像家里有太陽,我們每天回家見到娘、喊聲娘,就很溫暖、很滿足”。
楊學英就這樣20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的侍奉婆婆直到2020年春節前老人安祥的離開了人世。婆婆生前常說:“俺沒有閨女,卻有這個勝似親閨女的好兒媳婦。”
丈夫前妻是因病去世。楊學英嫁過來后,主動對丈夫說:“你前妻的父母,就是俺的父母”。自此,楊學英就又多了一對“父母”,多挑起了一副擔子。
有一年冬天,“父親”跟她說,腿出了問題,楊學英回家跟丈夫商量后,把家里僅有的20斤黃豆和兩只老母雞賣了,買了棉花和布,給“父親”做了一身棉衣和被子,“父親”穿上新棉衣,能下來走路了。“我看出來了,他那是凍得。”提起那時“父母”的艱辛,楊學英眼圈紅了。她每周都要去“父母”那里探望,干家務。禍不單行,2011年,老兩口的兒子出車禍不幸去世,白發人送黑發人,老人家痛不欲生,整日以淚洗面。怎么辦,楊學英對丈夫說:“我們養!”從此,兩位老人的贍養也落到了他們身上。
如今,“母親”已經96歲了,她拉著楊學英的手說:“雖然俺兒、閨女命短,可是老天又給了俺這一個這么好的閨女,這是俺這哪輩子修來的福氣啊!”
面對這些艱難,她安慰自己:“哭沒有用,再苦再難俺也要撐起這個家。”為了生計,楊學英想盡了辦法,多承包幾畝地、早起幾小時、多做幾樣活……她就像上滿了發條的弦,凌晨一點起床,去地里挖菜、整理碼好,五點回家給老人孩子做飯、伺候婆婆、送孩子上學,然后再去趕集賣菜。楊學英的每天都是在這樣的辛勞中度過,最忙的時候一天只能睡2個小時。下地干活,沒錢用機械,丈夫又體弱沒勁,她就讓丈夫把著犁,自己拉犁,2畝多地,一個人硬是耕了出來。
在她的努力下,家里慢慢見了起色,丈夫漸漸找回了生活的責任和勇氣,兩個人自己動手翻修了房屋,這個瀕臨破碎的家,也在楊學英的支撐下又燃起了希望。
就是這名甚至沒上過學的女性,堅強地撐起了一個家,讓老人在不幸中體味到相濡以沫的親情,讓傳統孝道的美好彌漫整個家庭。多年辛苦,回味起來亦不覺得太難,而今,她就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睦睦地把日子繼續幸福地過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