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大眾網
手機查看
身殘志堅不言棄,為農機裝上“科技芯”
一、人物介紹
賈夕寧,男,1971年3月生,威海佳潤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因年幼摔傷,賈夕寧患有肢體三級殘疾,雖然沒有健康的雙腿,但他自強不息,利用自己的技術手藝,在農機方面苦心鉆研,自主創業幾年,將一個生產手扶拖拉機的小作坊發展成為一個注冊資金1000萬元的企業,還帶領公司承擔3個省級課題、1個國家級子課題的研發工作,申請了20多項專利,誕生十多種填補國內技術空白的新型實用農機,堅持創新創業為農機裝上了“科技芯”。

賈夕寧(右)正在對工人進行技術指導
二、主要事跡
自強不息,艱苦創業
因自幼摔傷,雙腿落下殘疾,但身體殘疾并未將他打倒,而激發他與命運抗爭,為理想拼搏的激情。技校畢業后很難找到工作,通過朋友介紹,到一家農機企業上班,不會做的活,他主動學,偷偷學。會做的活,總是精益求精,做到最好。試用期過后,他成了流水線上一名熟練的操作工人。
2002年,企業破產了,他成為一名下崗工人。面對著突如其來的打擊,他沒有退縮,帶著多年打拼積累的技術和資金,與妻子一起創辦了文登東原手扶拖拉機廠。創業之初,他東拼西湊借錢辦廠子,一共才四五名工人,沒有能力生產新型農業大機械,只能生產手扶拖拉機。經過幾年的打拼,規模不斷擴大,從原來的小作坊,從單純生產手扶拖拉機發展為生產多種農用機械。
主動研發,占椐市場
隨著形勢的不斷變化,企業具備經濟競爭實力。2007年,他敏銳意識到,單純生產拖拉機并不是長久之路,手扶拖拉機行業已達到飽和狀態,必須獨辟蹊徑,審時度勢,大膽創新,才是企業發展唯一出路。特別是經歷了經濟危機后,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只有更加完善售后服務才能站穩腳跟,研發新型實用技術才能贏得更多客戶的親睞。于是他刻苦鉆研,走上了實用農業機械研發之路。經過多方考察調研,發現在一些丘陵等小地塊區域的水稻,大型聯合收割機無法收割運作,只能人工收割,生產效率十分低下。于是,在手扶拖拉機的基礎上,通過技術攻關,研發了水稻割捆機。傳統的人工收割一天才能收割完一畝地,而水稻割捆機速度快,一小時能收割打捆三四畝地的水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極大了節省了時間和人力。該產品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贏得了廣大農戶的好評。
他十分注重技術創新研發,加強與高校產學研合作,與青島農業大學共建實驗室,共同研發的輕便化莖稈植物整桿收獲機、大蒜打捆收獲機和丹參收獲機等產品已全部投放市場。2018年公司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2.54%。其中,“大蒜打捆收獲機”在2017年山東省中小微企業創新競技行動計劃(現代農業領域)中榮獲第二名,在第十五屆“挑戰杯”省賽中榮獲一等獎,第十五屆“挑戰杯”國賽中榮獲二等獎。同時,依托專家工作站平臺,進一步引進和培育人才,積極研發和轉化科研成果,增強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展望未來,前景廣闊
目前,正與青島農業大學合作研發海帶智能打結機和大蒜收獲分集機,在國內行業領域還是一片空白,研發成功后,能為更多的農戶造福。公司將依托丹參收獲機械化技術裝備研發中心、大蒜打捆收獲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中心、青島農業大學專家工作家、山東省現代化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中藥材機械研發中心、威海市莖桿植物收割機打捆機械工程技術中心等研發中心開發出新的產品。
作為殘疾人創業人員,在自己致富的同時能自覺履行社會責任,不忘幫助身邊的殘疾人和下崗工人就業。現在企業里招收了10名殘疾人,都是他的老朋友,殘疾人就業難,主動聘請了他們,大家一起干事創業。他是一個平凡的人,甚至沒有平凡人的基本條件,從開始創業,走過了坎坷的每一天,但又是不平凡的,能夠憑著頑強的意志戰勝所面對的困難,把一個小工廠發展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大企業,就是因為堅強地抱著“生活中我能行”的念頭。
三、獲得的主要榮譽
入選2020年4月份“威海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