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舒涵,女,1987年9月出生,威海市經區鳳林街道鳳林和美社區工作人員。2009年大學畢業至今的十年來,她始終堅持利用周末、節假日時間到兒童福利院做義工,給身患殘疾的孩子洗澡、喂飯、陪伴他們做游戲……盡管收入并不豐厚,但她堅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并于2017年開始資助2名貴州山區的孩子,每月定期給孩子們支付餐費和生活費,承諾要一直資助到孩子大學畢業,可以自食其力。劉舒涵用樂觀向上的心態,幫助溫暖著她身邊的每一個人。
二、主要事跡
自2009年大學畢業起劉舒涵一直利用周末、節假日時間到威海市兒童福利院做義工,給身患殘疾的孩子洗澡、喂飯、陪伴他們做游戲……一待就是一天,一堅持就是10年;作為一名普通的工薪階層人員,收入并不豐厚,但她決定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她于2017年開始資助2名貴州山區的孩子,每月定期給孩子們支付餐費和生活費,到現在已經2年多了,并且要一直資助到孩子大學畢業,到他們可以自食其力。她給兩個孩子的信中寫道:“你倆就像我的弟弟妹妹一樣,要健康成長,要自強自立,以后走出大山,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希望弟弟妹妹珍惜學習的機會,我也會很珍惜與你們一起相處交流的時光。”樸實的話語,高尚的情操,透過這些綿薄之力、平凡善舉,我們看到了劉舒涵一顆金子般的心,像一顆燭火溫暖著這個世界。
滿含愛心的“綿薄之力”
每個城市里都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因為先天疾病被父母遺棄在角落,遇到好心人得以保命,有一些孩子他們的童年全都是在福利院里度過……現在有多少的80后去過福利院當志愿者,現在的年輕人有多少人想過去幫助福利院的特殊孩子?劉舒涵是一位性格開朗、親切善良的女生,她的愿望就是想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懷揣著這個愿望,自2009年大學畢業起,劉舒涵鼓足勇氣走進威海市兒童福利院做義工,幫助福利院老師去照顧這些特殊的孩子。第一次面對身患殘疾的孩子,有的孩子面無表情,對他人的關心毫無反應,有的孩子個頭很高,但是口眼歪斜,口水直流。看到這一幕,劉舒涵沒有絲毫嫌棄,而是拿起口水巾為他們把口水擦掉,并且親切地跟他們打招呼,向孩子們介紹她自己。之后她經常利用周末、節假日到福利院,一待就是一天。從不懂到懂,從不熟悉到熟悉,她一邊看著老師的操作,一邊認真學習,慢慢地她可以自己為這些孩子洗澡。幫助殘疾兒童洗澡比給正常孩子洗澡要困難得多,有的孩子肢體僵硬,不能活動自如。劉舒涵一邊給孩子洗,一邊注意別讓孩子們著涼,每次給一個孩子洗完,劉舒涵的衣服全都被汗水浸透。由于精神殘疾兒童的接受能力和正常孩子是無法比較的,給他們喂飯,付出的耐心比普通孩子多得多。為了讓他們多吃飯,劉舒涵往往使出渾身解數,喂完飯到處都是食物的殘渣,吃一頓飯就要換一身衣服。有些孩子學習一首兒歌用十幾天甚至幾十天,也不一定能學得會。劉舒涵說:“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抱怨生活不好,父母不好,對現在生活特別不滿,但是再看看這些孩子,我們還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劉舒涵就是這樣一個人,永遠的樂觀、積極向上,像太陽的光,溫暖著她身邊的每一個人。
平凡善舉的不凡力量
劉舒涵從小的時候,每年都會把自己的壓歲錢或者平時攢的零花錢捐給一些受災地區和群眾,有時用母親的名義,有時用外婆的名義。她說,自己從小到大每年過生日的時候,父母會送給自己禮物,還會去飯店請親朋好友給她過生日,動輒就是幾百塊甚至上千塊,但她覺得這么做意義不大,應該讓這些錢發揮更大的作用,用于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成年后作為一名普通的工薪階層人員,收入并不豐厚,但劉舒涵堅持要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幫助他人。2017年劉舒涵資助了一男一女2名貴州山區的貧困學生,當時男孩上小學2年級,女孩上小學4年級。從開始幫扶到現在已經有2年多時間里,劉舒涵每個月都會在固定的日子把孩子的餐費和生活費轉賬給孩子的老師,老師也會把孩子的近況和劉舒涵溝通,還會把孩子畫的畫和寫的信發給劉舒涵看。女孩畫了一幅畫,老師拍了張照片發了過來,只見畫中畫了一個女孩,旁邊工工整整地寫了一段話:“舒涵姐姐,這是我想象中你美麗的樣子,你看我畫得怎么樣?我今天新學了一首歌,我真的很想當面唱給你聽,謝謝舒涵姐姐幫助了我,以后我也要做個向你一樣的好姐姐。”
劉舒涵表示:“這兩個孩子她會一直資助到孩子大學畢業,直到他們有能力自己養活自己,自己少在飯店吃一頓飯、少買一件裙子,就能幫助到這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我會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這件事情一直堅持下去”。
常積小善,方成大德,透過這些綿薄之力和平凡善舉,我們看到了劉舒涵一顆金子般的心,像一顆燭火溫暖著這個世界。而這些善意總會感召其他人,也許只是一個兩個,也許會有百人千人,從而實現愛心的傳遞和擴散。相信這樣的愛心傳遞一定會匯成整個社會向上向善的不凡力量。
三、獲得的主要榮譽
2019年8月,入選“威海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