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紅民,男,漢族,1973年9月出生,山東省聊城市冠縣桑阿鎮掖莊村第一衛生所所長,治病救人是馬紅民心中的夙愿。
每天,馬紅民都會從早上6點多一直忙到深夜,最多的時候,馬洪民一天接診治療70余人。鄉親們都非常相信他,都喜歡找他。周圍群眾都說,馬醫生看病看的準。
這些年來,他十分注重為村民提供人性化的醫療服務。每年的夏收夏種“雙搶”期間,是當地農村最繁忙的時候。為使患病農民不耽誤農事又能得到及時治療,只要病人家屬一個口信或一個電話,馬紅民總是隨叫隨到。去年12月份深夜一點多鐘,有人敲門,他開門一看,是個陌生的小伙子,他說母親病重,請馬紅民出診,馬紅民二話沒說,提上診包就跟他走。到達20多里地的鄰村,見其母親氣管炎發作,病情危急,他馬上為老人進行了救治。一直看著老人病情緩解,脫離危險后才離開。事后有人問他“深更半夜生人找你,一個人敢跟他走?”馬紅民回答說,“對醫生來說,病人的召喚就是命令,我的職責是救死扶傷,這有什么不敢的呢,一個醫生,整天為人們出好心眼兒,人們也不會害你。”
2017年11月份,鄰近村莊一位革命傷殘軍人來看病,在與老人的交談中得知,老人無兒無女,老倆口就靠老人一人微薄的傷殘金生活,生活相當困難,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于是他每隔幾天就上門為老人送醫送藥。糧食不夠吃了, 給老人送米送面。 臨近元旦,下了一場大雪,冰天雪地,村莊街道里全是積雪,兩位老人的蜂窩煤燒完了,當老人正在著急的時候,馬紅民從煤店買了300斤蜂窩煤給老人送到家里。老人的灶膛里火旺了,愁事解決了,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
如今,堅信“學無止境”的馬紅民堅持每天抽出2個小時閱讀醫藥方面的專業書籍。面對聊城一醫院的高薪聘請,馬洪民選擇了拒絕。他說,他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也離不開農村,他只想竭盡所能地為農村的鄉親們醫治病痛、好好服務。馬紅民主要從事村醫的工作,但仍然心系武術,將習武當成了業余愛好。逢周末以及節假日他開設了武術培訓班,對本村村民免費教學,吸引了不少村民參加。村民認為武術是傳統的東西,覺得這種東西就應該傳承下去,練武術強身健體。馬紅民義務教鐵砂掌,讓村民下定了響應全民健身運動的決心,村民還自發組織跳廣場舞、 只要天氣好,掖莊村都是熱熱鬧鬧。在馬紅民的帶領下,村民們農閑時的娛樂活動越來越豐富,新農村新生活的氛圍越來越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