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19
大眾網
手機查看

邢道華,男,漢族,1971年2月出生,群眾,商河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
20多年的執著追求,堅守著患者至上、生命第一的理念,憑著崇高的醫德、精湛的醫術,邢道華贏得了廣大患者的信賴和贊譽;認真學習,刻苦鉆研,不斷提高技術水平,獲得了醫學界及社會人士的認可。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參加工作以來,邢道華多次被單位評為先進個人,先后獲得衛生系統先進個人、濟南市藥品不良事件上報先進個人、病歷書寫一等獎、2018年商河縣首屆醫師節十佳醫師等榮譽稱號。
醫者仁術,搶救病人爭分奪秒
“我媽的病情已經穩定了,現在的狀態也好多了。我都沒想到她能恢復到這樣,真的很知足。非常感謝邢大夫把我媽從死亡的邊緣救過來,尤其是他帶傷為我媽做手術,我們一家人都很感動。”說起邢道華醫生,患者女兒張女士滿臉的感激之情。
今年3月1日,邢道華終于可以在家休息一天了。正準備好好休息的他,突然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有個病人需要他去處理。二話沒說,邢道華掛了電話騎上自行車就急匆匆往醫院趕,由于騎得太快,中途摔倒了,造成左腿腓骨粉碎性骨折。做了手術后,骨科醫生讓他休息三個月。可剛剛休息三周因為不放心醫院的工作,他掛著雙拐就來上班!拔覀冎匕Y醫學科里收治的都是病情非常危重的病人,而且目前病人多醫生少。在家實在是放心不下,既擔心患者的病情,也擔心他們忙不過來,感覺好點我就來上班了”邢道華說道。
數十年如一日。工作以來,邢道華一直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作為ICU一名醫生,幾乎沒有休息時間,需要24小時開機,隨時加班,越是節假日他就就越忙,因為在基層,百姓健康意識差,不到萬不得已,一般不來醫院,尤其是過年過節更是如此。家住張坊鎮69歲的王先生,患有心肌梗死、頑固性心力衰竭,曾反復在我院及上級醫院治療。此次發病后因病情危重轉入重癥醫學科,邢道華立即組織病歷討論,決定在原來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無創呼吸機治療。應用無創治療心力衰竭在我縣尚屬首例,面對家屬要求不惜一切代價、盡量救活的巨大壓力,他帶領科室人員成立治療小組,分工協作、不分晝夜,守護在病人身邊,給予強有力的臟器支持治療,就這樣堅持了4天4夜,最終老人被救治成功,自己走著離開ICU。
在病人生命垂危之際,邢道華悉心照料和不言放棄的信念,讓家屬感動的幾度落淚,感激之情難以言表。對于他來講,這只是千百場戰斗中的一場而已。“救死扶傷、全力挽救生命是我神圣的職責,必須無條件的去爭取為每一個生命帶去生的希望。”
刻苦鉆研,業務技術精益求精
邢道華在積極、認真救助病人的同時,還堅持業務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技術水平。在治療過程中,為了提高治療效果,減輕病人痛苦,更加注重新技術的總結與創新。在ICU,人工氣道管理是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患者生命得以維持的有力保障。2013年在全縣首次開展了經皮微創氣切術,病人不進手術室,床邊操作,操作時間短,危險性低,術后并發癥極少,拔管后氣管瘺口愈合快,術后疤痕小。
目前,在他的帶領下已建立起一支手法嫻熟、配合默契的微創氣切隊伍,現每年順利開展數十例,效果良好,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孫集鎮63歲的王先生,于今年1月份,因重度2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電解質紊亂、重度營養不良、重度低蛋白水腫,在重癥醫學科住院治療。家屬曾一度因是否轉上級醫院或放棄治療而猶豫不決,邢道華主任同家屬講明目前該病治療原則后,取得家屬同意,給予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治療,考慮病人痰多,氣管插管口腔損傷大,病人難以耐受,故于第三天給予經皮微創氣管切開術,呼吸機治療7天后順利脫機,病人救治成功。
隨著危重患者增多和治療需求,先后在本縣率先開展了容量管理、MPST微創技術治療腦出血、中心靜脈壓檢測技術、呼吸機治療技術、鎮痛鎮靜技術、血氣分析、腸內營養、CRRT、重癥彩超、多部位中心靜脈置管術、ARDS肺復張技術等多種技術,既填寫了縣醫院的多項空白,又大大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以身作則,學習型團隊日臻成熟
“邢主任一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無論是給病人治病,還是帶領我們學習都非常認真,一絲不茍。在邢主任的帶領下我們科室工作也更有勁頭。”護士長趙新玉說道。
一個人的強大,不足以支撐起一個強大的團體,因此,人人強才能科室強,重癥醫學是跨門類、跨專業的綜合學科,在我國醫學界起步較晚,2010年成立ICU時,這片領域在商河縣還屬空白。作為新建科室,盡管想到了將要面臨的種種挑戰,但實際困難遠比想象的還要多。回憶起ICU成立之初,我百感交集。那時,醫護人員少,值班都是個問題,對重癥醫學認識不足,都是懵懵懂懂的,面臨著沒有可遵循的制度、沒有可借鑒的經驗、缺少先進的搶救設備等各種困難。很多科室對ICU的能力一直持懷疑態度,有近大半年的時間,ICU都很難收治到病人。但是倔強的邢道華,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一定要讓其他科室看到ICU存在的價值”。暗下決心,每天不是泡在病房里與其他醫生討論病例,就是回家扎進書房里研究醫學書籍;積極參加重癥培訓班,加大對科室人員的理論和操作培訓,尤其是對新進科室人員,都是手把手的親自帶教?恐戎尾∪说某晒β,慢慢樹立起ICU的口碑,病人被送來的越來越早、越來越多。科室經常加床,床位使用率明顯增高,并成為商河縣的重點二級學科,“大家如此看重我們科室,我更要盡心盡力!”
時空的流轉不僅映照出一個醫院、一個科室能力的蛻變,而且清晰勾勒出一個醫生多年的成長。歲月于邢道華而言,不是悄無聲息的靜靜溜走,而是一個個伏案而寫、筆耕不輟的深夜,一場場不斷打響的生死保衛戰……。ICU成立8年來,搶救成功率85%以上,滿意度一直在90%以上,投訴最低,零糾紛,這些數字的背后都凝聚著他每一滴汗水。
提升素養,踐行從醫者的最高要求
醫者仁心,廉潔行醫,用心從醫,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職業操守,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于群眾醫療服務需求的空前釋放、法律意識日益增強,工作時間超時、病患抱怨多、醫療糾紛增加等諸多因素,邢道華面臨著巨大的職業壓力。但這并沒有改變他“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醫學誓言,除了給予病人有效、果斷的治療,還給予他們無盡的關懷,就是“和病人、和家屬打成一片,待患如親”,就是“只要病人有一線希望,我們就會全力以赴”。2015年2月25日晚上,由急診科轉入一“三無”病人,病人昏迷、嚴重肺部感染,在聯系不上家屬,沒有醫療費用的情況下,立即組織科室成立專門的救治小組,制定詳細的治療方案、包括生活護理,同時上報醫務科、辦公室,經有效救治和精心護理,病人被成功救治,意識恢復,詢問得知,患者孟先生,77歲,白橋鎮人,獨身一人,無任何親屬。在治療和護理上,邢道華沒有把他當成“三無”人員,反而更加積極主動,重點照顧,態度一如既往;出院時病人哭了,緊緊握住他的雙手,“是你給了我又一次生命”。在醫患關系緊張的今天,用行動彰顯“醫者仁心、生命至上”的大愛精神,為醫院樹立良好口碑,以實際行動向社會傳遞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