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民,男,1968年12月出生,東營市河口區河龍小區居民。
從二十七歲照顧母親至今服侍臥床的父親,風風雨雨二十余載,孫愛民也從一個風華正茂的小伙子成了一個鬢角染霜的中年人。為了照顧雙親,孫愛民錯過了他最好的年華,如今年過半百的他仍未娶妻生子。

今年51歲的孫愛民與父親孫仁富一起生活多年,兩人相依為命。孫仁福患偏癱,日常生活需要有人照料。早些年,孫仁富尚可憑借著拐棍慢慢行動,但直到2018年秋季的一天,父親拄著拐杖想要到陽臺曬曬太陽,但是因腿腳不靈活,連人帶椅子結結實實的摔倒到了地上,導致股骨頭斷裂,如今臥床不起。
從這件事起,孫愛民更是對父親百般照顧,尤其是近兩年,父親開始出現老年癡呆的癥狀。可家中只有父子倆,孫愛民得工作、得賺錢,不得不出門離開父親。只要一下班,孫愛民就飛奔回家,顧不得脫去汗津津的衣裳,看到父親平安無事后才長舒一口氣。
就這樣,戰戰兢兢度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孫愛民看到施工作業的安全帶有了啟發——他想到了一個簡單粗暴但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將父親“綁起來”。但當孫愛民手持繩子站在父親床前時,卻猶豫了。孫愛民咬了咬牙,后退兩步朝父親跪下:“為了您的安全,我只能委屈您了,都怪兒子無能。”說罷連磕了三個響頭。床上的孫仁富看著兒子,動了動嘴,卻只發出了“啊啊”聲。那一天,孫愛民含淚將父親綁在了床上……
孫愛民還將繩子的綁法做了多次改良,最終既能阻止父親大幅度活動,又不會讓其感到難受。每次出門前,孫愛民都會詢問父親愿意躺著還是坐著。若是想坐著,孫愛民就會將父親攙扶到客廳,用安全帶將父親綁在椅子上,讓父親看電視。孫愛民還“發明”了一系列小玩意,比如電動遙控器,有時孫愛民不在家,而親戚來看望父親時,父親只要輕輕一按按鈕,大門就會自動打開門;在父親的床下,孫愛民還安裝了一個活動板,用來放置尿壺,父親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想要如廁也很方便。
早在1995年,孫愛民的母親李多珍就因病癱瘓在床,那時孫愛民的大姐遠嫁他鄉,弟弟妹妹尚在學校上學,孫愛民自然而然就承擔起照顧母親的重擔。可即便有孫愛民無微不至的照料,2004年,母親還是離世了。孫愛民還未從悲痛中走出來,緊接著父親又因高血壓引發腦血栓病倒在床。
漸漸地,孫愛民家中的情況在單位傳開,領導得知后允許孫愛民在家辦公、接單。孫愛民平時與父親寸步不離,即便有緊急工作也最多在外待兩個小時。即便經歷著生活的磨難,孫愛民不改他樂觀的態度,“生活真的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會對你笑。”孫愛民說,如今有父親陪伴,就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
責任編輯:吳杭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