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不顧身勇救落水兒童
于和平,男,1962年出生,濰坊錦程小學教師。他危難時刻彰顯師德,無言大愛勇救落水兒童;他以校為家,克服病痛駐講臺,三十八載育桃李。

見義勇為救落水兒童
5月25日,于和平帶著自己的孫子及其同學前往桑葚采摘園游玩。“馬上要出園的時候,孩子們戀戀不舍地你追我趕,尋著水池邊跑去,我看到后立刻跑去喝令他們離水池遠些,結果就看見了在水里掙扎的落水兒童。”于和平回憶當天的情景時說道。他想都沒想,第一反應就是救人,下意識地跳到了水里,以最快的速度游向落水兒童。于和平用手攬住落水兒童,將其上半身抗在肩膀上,確保其頭部不要再次入水,另一臂膀則奮力地劃向池邊。
“整個營救過程不是很順利,我跳入水里后才發現,池水比原本想象的還要深得多。而且落水兒童不識水性,到池邊后又發現水池周邊布滿青苔,非常滑,手不好扶岸借力。”這讓于和平嗆了許多水,力氣也在一點一點耗盡,焦急萬分的他發出求救吶喊:“有沒有人,趕緊過來搭把手!”不料孩子落水的地方恰巧是桑葚還未成熟的一片區域,游客鮮少來此。“如果沒有人拉我們上岸,那我和落水孩子很有可能是另外一種結局。”于和平說道。在緊要關頭,他用盡全身力氣扣去眼前池邊的青苔,試圖抓到緊貼于池邊的防潮布,以借力向上攀爬。隱約中,一位壯漢出現,伸出援手。于和平二話沒說,迅速助推落水兒童上岸,自己又用最后力氣成功登岸。
大愛無言未索求回報
看到落水兒童有驚無險,于和平也便松了一口氣,未留下姓名及任何聯系方式,帶著自己的孩子們悄然離開現場。整個營救過程坎坷兇險,而更為人所不知的是,2015年,于和平腰部骨折,入院接受手術。術后,其腰部一直配有十節鋼釘和四塊鋼板加以固定。“鋼釘的最后一節受力較大,導致椎體變形,時常疼痛難耐。我的右腿膝蓋往下,經常是麻到腳尖。但我能忍,我很少因為身體原因向學校請假,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擔當起教師的責任。”言語中,于和平無不滲透出一股堅韌力量。難能可貴的是,這樣不容樂觀的身體條件卻仍是毅然決然地跳入水中對落水兒童進行施救。于和平笑容樸實地說道:“我當時的關注重點全在孩子身上,哪還能想到這么多呢?能夠成功救起孩子才是最重要的。”的確,于于和平而言,生命才是最為重要的。他當天在救人時,由于奮不顧身一頭扎進水里,自己的手機等貴重物品入水后遭受損失,他卻一聲不吭,毫無怨言,自己來來回回折騰多次,默默把手機修復。而他見義勇為的英雄事跡也是在落水兒童母親前往學校交予感謝信與錦旗的時候才被廣大師生所知曉。
以校為家克服病痛駐講臺
五十七歲的于和平從風華正茂到如今滿頭白發,悠悠三十八載,依然堅守教育崗位,春風細雨,桃李滿天下。一直以來,他對工作兢兢業業,認真學習教育理論,不斷學習創新,鉆研新思路、新方法應用于教學實踐。2015年4月28日,于和平因脊柱骨折,椎體狹窄,腰間盤突出,入院接受脊柱整形手術。至今,他的腰上還釘著十節釘子,四塊鋼板。手術已過去四年,但他的身體情況依然不容樂觀,腰部時常疼痛難忍。周圍的同事都勸他在家休養,但他卻總是說“我守著學生就會有力氣抵抗疼痛”。實在無法堅持的疼痛時刻,他就在辦公室靠墻坐著,借力緩解痛感,繼續堅持上課。同他一個級部的教師無不為之動容。
手術之后,于和平走路姿勢有許些別扭,有時學生們會模仿他走路的姿勢,并詢問他怎么了。他總是笑著回答“老師年紀大了,腿腳不利索。就是年輕時候鍛煉少了,你們要好好鍛煉身體,不然老了也跟我一樣這樣走路。”說完,又同孩子們打成一片。在學生心中,他言行一致,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對人對事都非常負責,是非常好的學習榜樣。于和平還經常同年輕教師交流,為年輕教師講述建校之初學校老一輩教師克服萬難、艱苦創業的故事。幾十年如一日,他以校為家,每天早到校晚歸家,把時光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
責任編輯:吳杭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