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之絢爛
她的心中燃燒著熾熱的火焰,傾情于熱愛的教育事業。對夢想的不懈求索成為她生命里最鄭重的承諾,對學生的無私關愛成為她人生中最幸福的選擇。她用韌性和堅持譜寫了為師者動人的樂章。她,就是濟南市歷城區洪家樓小學的王紅霞。
王紅霞,女,漢族,1971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濟南歷城區洪家樓小學教師。
她的心中燃燒著熾熱的火焰,傾情于熱愛的教育事業。對夢想的不懈求索成為她生命里最鄭重的承諾,對學生的無私關愛成為她人生中最幸福的選擇。她用韌性和堅持譜寫了為師者動人的樂章。她,就是濟南市歷城區洪家樓小學的王紅霞。

不忘初心,責任立己
“一個人的境遇可以曲折,但生命不能暗淡,最燦爛的光芒是在磨難中保持溫暖”。這是王紅霞在隨筆中寫下的一句話。她雖身患癌癥并發多種疾病,但她處處以學校工作為重,勇挑重擔,率先垂范。當眩暈跌倒,摔斷三根肋骨;當胃潰瘍頻發,連夜急診;當椎間盤壓迫神經,疼痛難眠……她都攜一身燦爛陽光,依然笑著站在講臺上。
由于長期服用藥物導致她骨質疏松,頸椎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急性發作,令她的左臂脹痛難忍,夜晚無法入眠。想到孩子們面臨畢業,她不忍心耽誤課程,堅強的她依然站在講臺上,白天上班,晚上趕去醫生家里針灸。察覺到孩子們在學習上的缺失,她犧牲休息時間,常常備課到深夜。潛心研究整合課程,立足學情尋找突破口。面對孩子們作文底子薄弱的現狀,她一本一本面批面改,每本作文都修改到三、四十處,然后針對性地寫下至少一百多字的鼓勵性評語。嗓子累得潰膿感染說不出話來,她晚上輸液第二天依然精神飽滿地站在孩子們面前,依然努力地發聲讓每一個學生聽清楚,孩子們心疼地稱她為“教師媽媽”。她用強烈的責任心把深沉的愛傾注在每一位學生身上。孩子們看到的是生命力那么頑強的老師無私奉獻的身影,受到感染和鼓舞,學習興趣日漸濃厚,語文能力不斷提升。她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沒有人能看出那樣飽滿熱情,激昂語文的她和疾病有關。
工作中,她時時牢記自己是一名黨員。她用無私奉獻的精神帶動和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不僅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還認真主動地完成各級領導交給她的工作:學校60年校慶活動期間,時間緊任務重,她連續幾天,每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無怨無悔,出色完成了校史冊的設計和編寫,教師文集的編輯、修改和校對,還承擔了校慶演出的編排和主持詞撰寫。面對自己鐘愛的事業,她付出滿腔熱情,時時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贏得了領導和老師的一致稱贊。她引領著更多的老師們用積極的心態生活,用至誠的熱愛對待工作。
銳意改革,創新實踐
“教育教學的路上沒有重復,只有智慧的不斷思索和創造”。這是她在自己的教學筆記中寫下的。她在全區率先進行《讀說寫》課堂實驗,先于部編教材一年實踐“先識閱讀”,獨創“詩言畫語”課,自主開發教材和輔助資源,自主編制評價手冊,取得顯著成效,實驗成果在全區教育教學工作會議上做典型發言并向全區推廣。她引領老師們進行教育教學的研究和實踐,主持校本課程教材《讀說寫》的開發和編寫,助推老師們向語文教學的縱深進行探索。她獨自編寫配套作業《讀說寫》作業十本,精準對接學生思維與表達能力的培養,實現“備課,上課,作業”一體化。她將課外整本小說閱讀納入課程,低年級學段完成三部長篇小說的課堂教學,引領孩子們暢游閱讀的天地。針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她嘗試將語文學習和美育結合,培養學生“講究”學問,改變自我。每天進行心理觀測,認真記錄,針對出現的問題,傾心陪伴和引導,取得良好效果。
她檢測自己課堂有三個標準:一是學生的參與度;二是學生的思維度;三是學生基于自己的達標度。這樣的檢測她每天都記錄數據,記錄得認真詳細,她對待自己的工作嚴格得像個法官,每天的反饋面向學生也面向家長。“這是一種責任,容不得半點兒戲”“家長把白紙一樣的孩子交到你手上,六年后,你把他們培養成了什么樣的人,這是需要用生命完成的課題”,她說得極其嚴肅認真,為此,她付出了更多的時間去進行課前的“全角度思索”和課后的“無縫隙鏈接”。她從來不會放過課堂上的任何沉默,也善于捕捉這種沉默,“每當學生出現沉默的時候,就是他們的思維出現難度的時候,也是學習真正發生的時候”。每堂課,她都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精靈。關注心理,激發潛能,助推成長,孩子們親熱地稱她為“教師媽媽”。她所執教的班級,每學期學生成績都是名列前茅。
全方位的關注,全身心地付出,助推著孩子們以快樂的姿態奔跑,孩子們喜歡這樣幽默風趣,包羅萬象的課堂,在全國、省市公開課教學中,他們思維的靈性綻放讓與會專家和老師們驚嘆不已。
欲立己者,先立他人
“她是一道不刺目的光,靠近她,就能把我照亮。”一位青年教師在QQ中這樣表達對她的感謝和欽佩。帶動青年教師成長,她悉心指導,傾力而為,她的工作量幾乎每天都是滿的,有時候,一學期聽課達到100多節。無論身體如何疲憊,她都以飽滿的熱情,認真負責地走進青年教師的課堂,常常都是聽完老師的課,緊接著就開始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研討和指導,然后匆忙地再去上課,回來再聽再改。有時候,講的她嗓子痛得憋喘咳嗽,還是恐怕漏下一個細節。她指導的青年教師不斷地在市、區優質課評比中獲獎,真誠熱情的付出贏得了老師們由衷的尊重和欽佩,老師們心疼地稱她為“大姐”。
作為濟南名師,她的足跡遍布區域內每個小學。很多老師把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困惑給她在QQ上留言,希望得到她的幫助。為此,她都很認真地閱讀,然后細心地和他們交流,對老師們的疑惑進行針對性地指導,她把自己的教育教學積累毫不保留地傳送給每個需要的教師,點燃了青年教師鐘愛語文,傾心事業的熱情,成為青年教師心里的榜樣。
輻射示范,共同成長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需要,就是我生命價值的最好詮釋。”2011年,她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如今,“王紅霞工作室”足跡已經遍布歷城每一所小學,開展大型教學研討70余次,受益老師輻射全區各鄉鎮,成為歷城小學語文的領頭雁。此外,她還應邀到菏澤、泰安,煙臺,長清等地義務講學,在當地引起強烈反響。她的傾情付出,成為一種力量。一學期,她既要承擔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還要交流到外校承擔教育教學指導。領導和老師們被這種燃燒的生命力感染,家長們更為自己的孩子在她的班級而感到自豪。她的事跡被《濟南日報》《齊魯晚報》、山東衛視、濟南電視臺、山東教育電視臺等媒體相繼報道。2013—2016年,“王紅霞工作室”連續三年被評為“濟南市巾幗文明崗”“濟南市三八紅旗集體”。2018年,又被評為“山東省三八紅旗集體”。
使命于心,燦爛生命
“我愛自己的事業,我愛語文,這是我生命的支撐”。她說:熱愛事業的人是不知道疲倦的。好幾次,不期而訪的朋友去看她,見她左手打吊瓶右手批改作業,心疼地掉下眼淚。于此,她也總是笑著:“這是多好的生命樂章啊,我比別人更富有。”在“泉城十佳最美巾幗勞動者”的頒獎典禮上,她感人的事跡令現場觀眾熱淚盈眶。這樣的她,微笑著,行走著,讓同行的人也感受著,變化著……
執于熱愛,她從未停下自己事業的腳步,在“山東省小學語文優質課”評選中,43歲的她用韌性和堅持站在講臺上,用精湛的教學技藝贏得了專家評委的一致認可,獲得一等獎。她榮登2018年度“濟南好人榜”,獲得 “濟南名師”“濟南市教書育人楷模”“濟南市善行義舉先模人物”“歷城實干家”“歷城區道德模范”等諸多榮譽。《山東畫報》六個版面刊登了她的事跡《耕耘希望》。山東衛視“齊魯先鋒”連續三期播出她的感人事跡。如今,她已近天命之年,但她依然用飽滿的熱情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中行走著,“站在那里,她就是語文的精靈。”同伴們這樣贊嘆著,這樣和她一起行走著。她的生命,像夏花一樣,絢爛成了最美的風景,又向著更遠更明亮的方向,盛開著……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