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照顧學生受傷致殘
1991年,她所教的的班級里有個特殊家庭的孩子叫劉軍,是一個流浪孩子。沒有父母管教的劉軍經常餓著肚子、不洗臉就來上學。張彩云就把他叫到辦公室里幫他把臉洗干凈,拿出自己的零食請他“幫忙”吃完。
為照顧學生受傷致殘 因心懷大愛奉獻社會
人物介紹
張彩云,女,1971年出生,大學本科,青島寧夏路第二小學教師。

地方課程教師到糖球會調研民俗
主要事跡
1990年,張彩云從青島師范學校畢業后分配到位于原四方區青島興隆路小學工作。1991年,她所教的的班級里有個特殊家庭的孩子叫劉軍,是一個流浪孩子。沒有父母管教的劉軍經常餓著肚子、不洗臉就來上學。張彩云就把他叫到辦公室里幫他把臉洗干凈,拿出自己的零食請他“幫忙”吃完。后來劉軍開始隔三差五離家逃學,張彩云邊忙學校工作,邊大街小巷到處尋找,整個興隆路、海云庵、湖島、發電廠周邊都留下過她的腳印,連路邊平房頂上可以藏人的窩棚,她都會想辦法爬上去找一找。張彩云不但每次都幫他補上落下的功課,還與學校一起通過公安和媒體,找到了他已失聯多年的親生母親,做通她的思想工作,讓孩子回到母親身邊生活,給了孩子一個溫暖的家。
2004年,張彩云來到寧夏路第二小學,擔任青島市首批外來務工子女的班主任,她非常關心這些孩子的心理狀況和家庭狀況。教學中,她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加以正確引導;生活中,她伸出援手幫助外來務工家庭解決各種難題。
學生楊峰的家長在市場上賣菜,每天凌晨3、4點鐘就離家工作去了。2004年10月底的一天,天氣突變,寒流帶來了降溫,楊峰起床后發現頭一天穿的褲子被媽媽泡在盆里,自己找不到合適的褲子穿,于是就穿著半截短褲來到學校,這時候老師們穿著毛衣加外套都感覺冷,張彩云老師就趕緊跑回附近的家里,拿來自己孩子的褲子給楊峰穿上;學生陳波的家長在市場上賣肉食,下班時間是最忙碌的時候,不能及時來學校接孩子放學,張彩云老師就帶著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陪著陳波邊寫作業邊等家長;學生孫建軍來自沂蒙山區家境困難,張老師每學期開學都會給孩子準備學習用品,六一兒童節也會送上精心挑選的禮物,直到現在孫建軍的爸爸還經常帶著孩子來看望張老師,2019年孫建軍在張老師的指導下填報高考志愿,順利地被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中醫專業錄取;學生曲廣虎的父母都是環衛工人,他們重視孩子的學習卻經常在孩子遇到難題的時候無能為力,張老師就囑咐他們:“有不會的問題,隨時可以打電話問我,不管多晚!” 這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讓這些流動的花朵感受到了老師的關愛,讓家長感受到了學校的溫暖。張彩云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獲得領導、同事、家長的贊許。
2007年春,學校組織全體師生到城陽春游,她們乘坐的大客車誤入正在維修的308國道,長時間的顛簸和封閉的車廂讓這些六七歲的孩子們陸續出現暈車嘔吐的現象。張老師穿梭在晃動的車廂里,給學生調座位、安撫他們的情緒,給學生擦拭嘔吐的污物。忙完后她坐到副駕駛位置的外側,一邊照顧、保護著座位內側一個嘔吐的學生,一邊回頭查看詢問其他學生狀況的時候,大客車緊急剎車,把沒有任何防備的張彩云被甩到車頭位置,當場窒息,醒過來的張老師第一句話是:“有沒有學生受傷?趕緊通知校長!”后經醫院和勞動部門檢查認定:張彩云老師右肩和脊柱都嚴重受傷并致殘。傷情穩定后她又回到教學第一線,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敬業盡職、默默奉獻。四十多歲的年齡還拖著病殘的身體,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經常有論文獲獎、輔導學生參賽獲獎,還有多篇論文發表,數次在市、區優質課比賽中獲獎。
張彩云的為人師表、敬業奉獻精神不但體現在工作崗位上,還體現在社會生活中。她給汶川地震災區捐款捐物、與費縣梁邱鎮書房村三年級學生張睿結對幫扶、搶救摔倒受傷的鄰居、為患癌的同事捐款、為女兒的2個遇到意外的同學家里捐款。2019年6月,從半島都市報得知膠州一位92歲的農村老母親照顧因工傷癱瘓的兒子38年,經歷了種種艱辛,張彩云不顧自己身體的傷痛,帶著500元錢和米、油、掛面等物品跟隨記者到膠州去看望這對困難母子。2019年暑假,張彩云在開發區家佳源商場一樓撿到一部手機,四處查問、苦等失主無果后將手機上交給了商場總服務臺。
這一樁樁愛崗敬業、舍身護生的故事是一個人民教師“敬業奉獻、師德高尚”的最好詮釋;這一件件拾金不昧、扶危濟困的善舉是一個青島市民“心懷大愛、奉獻社會”的真實體現。在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今天,張彩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人們詮釋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的品德與信念,充分體現了青島市公民道德建設的偉大成果,展現了新時代青島市民的精神風貌。
獲得榮譽:
曾獲得市北區語文骨干教師、市北區語文教學能手、市北區德育先進個人、青島市文明民等榮譽。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