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救援傳愛心 志愿服務“在路上”
事跡材料
韓濤,男,漢族,1978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濟南市萊蕪區東岳永盛車橋有限公司駕駛員。
志愿服務在路上 贈人玫瑰留余香
“經常在路上,看到別人遇到困難,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作為一名志愿者,這樣的付出我值得!”這一句話,是韓濤經常掛在嘴邊的。
經常在路上奔波,行程多了,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也就多了,熱心腸的他,總是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自2015年12月加入山東省應急志愿服務總隊萊蕪服務隊以來,他成為一名光榮的應急志愿者,并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為了讓救援更方便,他與隊友一起自購救援包,因一個救援電話而改變既定的行程,是他時常遇到的情況,但他毫無怨言,默默的無私奉獻,只為了能在廣大車友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他們送去關愛、帶去希望。
剛剛開始做志愿者免費無償幫助被困的車輛時,有些車主不敢接受幫助,怕會收費,他都會耐心地給車主們講應急救援服務隊的服務宗旨,讓他們放心。慢慢的,他與他所在的整個救援隊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用無私奉獻的愛心,感染了身邊的人,進而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萊蕪應急救援服務隊的大家庭中。0634-6368357熱線電話不再是一串冷冰的數字,而是一串帶有溫情的號碼,愛的鏈接紐帶,成了無私奉獻的代名詞。
在加入救援隊的日子里,他感同身受著受助者的無助,同時更多的是看到受助者被成功救援后的喜悅。8月份的天氣是炎熱的,炎炎烈日下,他開出租車經過鳳城東大街時看到一輛魯H的車停在路邊,前引擎蓋打開著,車后貼著實習標貼。車主是一位小伙子,著急的在車邊打電話,韓濤主動停車并上前詢問車主情況,車主回答說車輛可能電瓶虧電了。他一邊介紹應急服務隊,一邊拿出連接線,聯電啟動成功。正收拾連線時小伙子又發現后輪輪胎沒氣了,他是借朋友的車來辦事,不知道備用輪胎在哪里、怎么更換,韓濤幫忙打開后備箱,找到工具,取出備胎,迅速更換輪胎完成。小伙子見他滿頭大汗激動的忙掏錢致謝,被他婉言謝絕,一句“這是我作為一名應急志愿者應該做的”讓小伙子豎起了大拇指。
參與志愿服務活動,需要時間與精力。剛開始,家人不理解,妻子沒有工作,兩個孩子,老大初中,小的兩歲,一家收入就來自韓濤自己,但他還是擠出時間,積極參加救援幫助,協助組織并參加團隊活動,志愿服務時間長了家人也理解了,妻子、兒子跟女兒都已成了他堅實的后盾,妻子還多次獲得萊蕪服務隊 “巾盾獎”榮譽稱號。
拾金不昧 保護乘客財產安全
前兩年作為一名出租車司機,韓濤大多數時間在路上奔波,行程多了撿到的東西也不計其數。記得2016年正月十一日下午,韓濤開出租車從鳳城西大街數碼港門口接了一位乘客去北連河村,到達目的地后乘客結賬下車,接著上了倆小伙,去火車站木材市場。到達目的地后,兩個小伙每人手里提著一個電腦包。韓濤猛然想起包是上一位乘客的,就問小伙:“你拿我電腦干什么?”小伙堅持說包是自己的,韓濤見狀忙正色道:“你什么時候帶包上車了?這個包在我車上放了一天了。”兩個人灰溜溜地付完錢放下電腦包走了。韓濤立刻驅車趕回上一位乘客下車的地方,等了兩個多小時沒等到人,就開車去了市出租客運辦,將情況跟工作人員詳細敘述了一遍,并把撿到的筆記本電腦登記下來。17點左右,韓濤在收音機廣播里聽到了失主發布的尋物信息,他第一時間聯系失主,失主聽到消息后,哽咽著說:“這部電腦是我一位親戚的,如果真丟了,不知道里面的東西有多重要,而且根本沒辦法跟親戚交代。”韓濤安慰他后,跟他約定了見面地點,終于將電腦完璧歸趙,失主掏出一沓現金給他,他婉言謝絕了,并囑咐失主以后打車,千萬別將貴重物品離開自己的身體和視線。
韓濤救援幫助過人員車輛200余次,并且多次拾金不昧,“愛心送考”、“交通知識宣傳”、“義務獻血”“希望小學捐贈物品”等愛心活動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團隊只要有集體活動他都會積極地去參加,通過參加活動提升自己并把自己的經驗心得與他人分享。
他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他多次被萊蕪服務隊授予“優秀志愿者”榮譽稱號,他的感人事跡多次被新聞媒體深入報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盡己所能,不求回報,勇往直前,用微薄的力量,力所能及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韓濤,正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一個應急志愿者的誓言,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踐行者,是我們身邊的榜樣!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