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軍嫂以深情付深海 成就中國“潛蛟龍”
人物簡介:
郝千慧,女,1989年3月出生,群眾,青島市城陽區夏莊街道前古鎮社區村民,城陽區首屆優秀“好軍嫂”。

優秀“好軍嫂”代表作典型發言
主要事跡:
青島小伙張恒銀年紀輕輕便有諸多榮譽加身,身為北部戰區海軍某部潛水員的他,曾創造過330.2米全國飽和潛水的新紀錄;榮立過一等功,被評為北部戰區學習標桿;多次上演潛水救援的奇跡,被《解放軍報》稱為敢以命換命的深海“潛蛟”……
而這一切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他的妻子郝千慧多年來的默默守護和支持。
“軍人保國家,妻子守家園”。2014年之前,郝千慧對這句話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影視作品上。和所有女孩一樣,她憧憬的婚姻生活是“兩廂廝守、歲月靜好”,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一名軍嫂。而緣分就是這樣妙不可言,她“意外”與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老同學張恒銀重逢相戀,并最終步入婚姻殿堂。
盡管婚前就知道軍嫂不好當,但日子真正過起來,其中的艱辛卻遠遠超出了郝千慧的預料。張恒銀是北部戰區海軍某防救支隊潛水班長,職業的特殊性讓他根本無法兼顧家庭。張恒銀媽媽身患尿毒癥多年,張恒銀一度為此擔憂,怕郝千慧因為他家庭負擔重選擇分手,也怕郝千慧嫁過來后因為媽媽的病導致婆媳關系不和……然而,善良淳樸的郝千慧用實際行動打消了張恒銀的顧慮:婆婆住院期間,她給婆婆打水泡腳、換洗衣物,細心陪護;日常生活中她承擔大部分家務,每周三次陪婆婆去醫院做透析,這種事無巨細地操勞她一做就是五年,并且無怨無悔。郝千慧說,是婆婆的樂觀勤勞感染了她,雖然身患重癥,婆婆總是面帶笑容,心情開朗,無私地幫助她操持家庭,她與婆婆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相互扶持。
郝千慧與張恒銀育有兩個女兒。兩次懷胎十月,張恒銀幾乎缺席了每一次產檢,每次郝千慧一個人挺著大肚子拿著材料,在醫院跑上跑下看到別的孕婦都有丈夫陪著時,也很羨慕,但她說最大的愿望還是丈夫能圓滿完成任務,平安歸來,“只要他好好的,這些辛苦我都能承受。”生大女兒期間,張恒銀執行特殊任務,離家時郝千慧剛懷孕四個月。直到大女兒7個月時,郝千慧娘倆才在機場再次見到了執行完任務趕回來的丈夫。張恒銀第一眼見到大女兒時激動地流下了眼淚,既高興又愧疚。“丈夫因為工作缺席孩子成長的每個重要時刻,他總擔心孩子會忘掉他”,郝千慧說,“我就經常給孩子看照片,講爸爸的英勇事跡,雖然兩個孩子不能常見到爸爸,但她們對爸爸都非常親,從小以爸爸為榮”。
作為軍人的妻子,比生活的瑣碎辛勞更加苦澀的是對丈夫安危的擔憂。因為保密紀律,很多時候張恒銀執行任務信息都不能跟家里說,甚至經常一連幾個月都處于失聯狀態。2015年6月2日,在家休假的張恒銀一早接到部隊的電話,要求立即歸隊。丈夫要去哪?去干什么?郝千慧不能問,也不敢問。事后郝千慧從新聞中才得知,張恒銀去了“東方之星”客輪翻沉事故現場,他不僅要求第一個下水,為了深入救援還卸下備用氧氣瓶,僅靠岸上相連的供氣管提供氧氣,進行了歷時5天4夜的搜救,期間遭遇了水下供氣軟管絞纏的險情……“當新聞畫面上出現他身影的那一刻,我不在乎他是不是那個人人贊譽的英雄。我寧愿他就是一個普通人,能平平安安地陪在我和孩子身邊……”。
“我們能夠享受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負重前行”,這是郝千慧特別喜歡的一句話。雖然會有辛酸委屈,但是她從不后悔,守護負重前行的丈夫,給他一個溫暖安定的港灣是郝千慧最大的心愿。
所獲榮譽:
青島市文明市民;城陽區優秀“好軍嫂”。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