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鳳美,女,1954年9月出生,泰山區財源街道鐵路新村社區居民。一提到她大家都會拍手稱贊,她有著一顆純美的孝心。
1977年賈鳳美與石路生大叔結婚,也是從這一年起,她與婆婆文寶蘭的“母女情緣”悄然生根。她在婆婆眼里是通情達理,孝敬老人的好兒媳;在妯娌間是一位勤勞能干和藹可親的好大嫂;在兒孫眼里是慈顏暖語的和善長輩;在鄰居眼中她是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的好心人。賈鳳美的家庭和睦幸福,她個人被評為社區好媳婦,家庭被評為社區五好家庭、市級最美孝德家庭。
賈鳳美和丈夫石路生與婆婆同住已經40年了,與老人朝夕相處,沒紅過一次臉,更沒讓老人受過一次氣。婆婆身體不好,又愛干凈,平時洗洗涮涮的活幾乎都是賈鳳美來做。小輩兒子兒媳工作忙,丈夫半身不遂,兩個妹妹都不在老人身邊,照顧婆婆的重擔自然落在了賈鳳美的肩上。婆婆患有心臟病,心里不好受,看什么都不順眼,總愛嘮叨。賈鳳美無微不至的陪著老人,心平氣和的安慰老人,想辦法逗老人開心。一年冬天,婆婆心臟病手術,躺在病床上動彈不得,尿憋的不行,身邊只有賈鳳美照顧她,老人不好意思開口,一臉的痛苦,細心的賈鳳美見狀立刻端起尿盆給婆婆接小便。為了減輕老人的病情日夜陪伴按時喂飯喂藥,根據老人的口味調劑著給老人做可口的飯菜,老人感動的熱淚直流。經過半年多的悉心照顧,老人的身體日漸好轉。如今老人身體硬朗了,精神矍鑠,沒事下下棋,打打牌,跟老鄰居們閑話家常。
過了一段時間老人覺得眼睛看東西模糊不清,檢查后是因為白內障影響視力。老人覺得年齡大了,又不出門,看不清也無妨,做手術還得花錢。賈鳳美認為老人年齡大了更應該生活的舒服方便,不能因為怕麻煩怕花錢不去做手術,耐心的對老人講白內障手術的好處。消除老人對手術的害怕心理,讓全家人勸老人及時手術。經過一家人的動員老人在10月份做了切除白內障手術,術后視力清晰多了,生活非常方便。老人更愿意出門交往鍛煉了,眼神好了,身體也靈活了。老人逢人就夸“我兒有福氣,我更有福氣,多了個好閨女比親生的還要親,我這舒心的日子活到100歲都不嫌多。”這一切都歸功于賈鳳美的無私付出,賈鳳美就是這樣傳承著這個優秀的民族傳統,從生活的小事做起,從細微之處關心婆婆,盡一切努力讓老人開心,如今,婆婆已82歲高齡,由于她的悉心關愛,老人對晚年充滿更多的期望。
賈鳳美現在也已經60多歲了,兒子、兒媳、女兒、女婿、孫女、外甥這些小輩們都以她為榜樣。雖然四世同堂, 家庭中卻很少出現矛盾,大家能互相體諒,尊老愛幼、民主平等、寬容謙讓,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的文明家風,一家人和樂融融。
賈鳳美數十年孝敬婆婆,精心照顧老人,同時把家里安排的井井有條,照顧好行動不便的丈夫,幫小輩照顧孩子。她所做的這些得到廣大居民們的認可和尊重,也在社區道德建設中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2016年鐵路新村社區推薦她參加最美孝德家庭評選,最終她的家庭獲得了2016年市最美孝德家庭。這項榮譽對于賈鳳美是認可也是責任,她在接過榮譽證書時高興的說:“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我會盡自己所能照顧好老人、教育好小輩孩子們、搞好鄰里關系、為社區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樸實無華的語言,勤勤懇懇付出,這就是賈鳳美,社區的道德風向標。
賈鳳美在家是好妻子、好母親、好兒媳,在外是好鄰居。她展現了一位平凡家庭婦女淳樸真誠又高尚的情懷,像是一個傳承者,續寫著中華民族傳統孝德的優良家風。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