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為民祛病育桃李
劉玉玲,男,1945年出生,沂水縣四十里堡鎮鄉村醫生。他自1964年從醫,扎根鄉村憑銀針,專心為民袪疾患,至今已有55年。50多年間,他潛心研究實踐針灸治病,人針一體,得心應手,運用自如,經他治療康復的病人不計其數。他獨創的“不留針法”針效奇特,先后為5000多位嬰兒癱者和偏癱病人減輕病情,恢復健康。
劉玉玲,男,1945年出生,沂水縣四十里堡鎮鄉村醫生。他自1964年從醫,扎根鄉村憑銀針,專心為民袪疾患,至今已有55年。50多年間,他潛心研究實踐針灸治病,人針一體,得心應手,運用自如,經他治療康復的病人不計其數。他獨創的“不留針法”針效奇特,先后為5000多位嬰兒癱者和偏癱病人減輕病情,恢復健康。

1964年,19歲的劉玉玲師承前輩針灸療法開始操針為鄉鄰治病。漫長的從醫路上他不斷總結經驗,努力探索精準療法并獨自悟出了一種“用毫針、不留針”治療手法,此法對疏通經絡,調和臟腑,去淤生新,相互滋生,互相制約,十分有益。許家湖鎮東王家莊村51歲的薛俊民得了偏癱病,去大醫院住了14天,花費上萬元,病情卻沒有好轉,他找到劉玉玲時,兩個人架著都邁不動步,經劉玉玲針灸施治3天,便能下床走路,妻子見他身子搖晃,上去要扶,他甩手不用,自己試著走出病房,來到院子里轉開了圈,薛俊民說:“劉醫生,針頭好,疼得輕,花錢少,好的快,在我眼里是天底下最好的醫生!
自小吃過不少苦的劉玉玲,見到家境貧寒病人前來找他求診,他不但分文不要,而且分外照顧。石屋官莊的袁允烈妻子生病,他又患了偏癱癥,家里兩個孩子大的不大,小的幼小,在治病期間劉玉玲一家人吃什么,就讓他吃什么,他感動地說:“劉醫生給俺治著病、管著飯,還不收俺錢,上哪里能找到這樣的好醫生。
一中風病人內臟功能失調,誘發秘結不能排下病情加重,年近70多歲的劉玉玲用手指一點一點摳出干硬的便塊,時間長了,汗水濕透了全身,汗珠順著他蒼白的頭發滾滾落下;痰塞于氣管的病人出現危急,劉玉玲用身邊的壓脈帶做吸管,大口大口地吸了起來,濃腥的積痰吸到了他的口里,他吐出來,再接著吸,連著吸了六口,病人得救了,劉玉玲嘔吐不止,在場的人們無不淚下。
劉玉玲關愛病人,醫術精湛的聲譽在百姓間口口相傳,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先后有幾家醫院爭相高薪聘請他去行醫,他不為高薪厚利所動,婉言謝絕。
當時三十里堡鄉撤并以后,原衛生院閑置,那里地處沂水、沂南、莒縣三縣兩市交界、交通便利,如果設一處心腦血管康復?漆t院,一定能夠為更多的病人服務。當被衛生院領導問及是否愿意前去時,劉玉玲說:“是飯充饑,是衣遮體,獨屋張床更如意,條件我不論忌!本瓦@樣,劉玉玲來到了三十里分院。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三十里分院已由原來不足500平米的平房,改建成了三層1200平米綜合樓,床位由原來20張增加到60張,醫護人員由原來的十多個人現在已是三十多人,成為當地較有規模的偏癱康復?漆t療機構。
隨著年事已高,面對大量求診病人,劉玉玲難免疲于應對,力不從心。他向當時的院領導提出了培養中醫人才的設想,通過他自己言傳身教,手把手的教助和體驗,盡快培養一批中醫適宜技術人才,院領導給予了大力支持。劉玉玲采取批次培養,將近一生的中醫積累毫不保留的傳授給身邊的工作人員。10余年來,師從劉玉玲的大夫先后有近20人,里邊既有本院臨床醫師,也有外地剛畢業的大學生,也有鄰縣的鄉村中醫醫生,劉玉玲傾其所學熱情施教,F在劉玉玲的學生已遍布沂水、沂南、東營、淄博、東北三省等地。
他2017年榮獲第六屆全市道德模范、臨沂市首屆“最美鄉醫”稱號,連續10余年被評為沂水縣優秀鄉村醫生。
責任編輯:金秀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