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京波,男,1968年3月生,民建會員,山東思遠農業合作社理事長。他懷揣立志服務農村的決心和不失菜農的誠心,扎根基層,服務新農人、新農業、新農場,建立農業服務標準體系,為社員帶來直接經濟效益上億元。
絕不失信于菜農,對菜農負責到底
大學畢業后,白京波立志投身農業工作。2004年,白京波從青島來到了北方設施蔬菜重要產地淄博臨淄,從此扎下了根。他發現臨淄蔬菜種植出現諸多問題:死棵、爛蔓、根結線蟲,土壤板結、酸化、鹽漬化,老百姓束手無策。這讓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老白每天騎一輛老式大金鹿自行車在棚區挨家挨戶做指導,順手幫忙挑糞、推車子。”臨淄前孔村的老種植戶閆慶年依然記得,“開始許多人都抵觸,畢竟是一外地人,但慢慢地就成了朋友,進棚聊天,不一會兒就說到你心坎里,老白很熱心,真的幫了我們不少忙。”
“想起當時,自己除了一顆火熱的心,真的一無所有。”白京波說道,“生活上能節省就節省,也真沒多少錢。”不過,許多農戶卻記得:當時有一片大棚蔬菜都上了同一種病,農戶都搞不清咋回事,白京波了解情況后,拿上蔬菜病棵子就打車到壽光找相關專家咨詢,最終確定是銀葉病,農戶此前打藥一直不對癥。來回打車150多元啊,不過值得高興地是,帶回的藥一對癥,問題很快就解決了。
2014年,皇城鎮前孔村菜農閆慶年在西紅柿大棚中用了合作社推廣的一種藥劑,造成了西紅柿減產。技術員建議賠付損失后這事就不必再提了,可這讓一向為菜農的事情“較真”的白京波十分惱火,用他的話說,這叫不誠信。他親自過問,并要求絕不能失信于菜農。“凡有責任事故,必須追責到底,誰要是不負責的話,那就對不起,甭在思遠干了。”白京波這樣說。
為妥善處理好這件事情,白京波冒雪來到閆慶年家里,了解情況后,立即召開協調會,白京波在會上明確表態“這就是責任事故,第一要把服務跟上,第二要算對賬,要通過咱的服務,能讓他多賣些錢,再叫他回頭感激咱才行。”白京波當即拍板,將一定數額的補償給了閆慶年,并再三叮囑技術員,一定要跟上服務,將閆慶年的損失降到最低。
白京波說,對待這種事情我們一直有一個原則,不管是在這過程中農民的責任占多少,思遠農業占的責任是重還是輕,第一解決問題要及時,第二要徹底,第三要讓農民滿意,第四以后在下面的工作和服務當中一定要更加認真,更加仔細,將過去的損失一定要挽回來。
這件事情妥善處理后,白京波給合作社定了一條規定:所有技術人員,接到菜農求助電話后,必須在12小時內趕到現場處理,絕不能失信。
踐行誠信為農理念,探索標準化種植
白京波經常對合作社員工說,和農民朋友打交道,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誠信,把服務工作做好。幾年前,皇城鎮五路口村菜農蔡文續把全部家當200多萬元拿出來,新上了6個蔬菜大棚,可是初入設施農業的他,一開始就遇到了麻煩,種了兩季蔬菜,都賠了。白京波聽說這一情況后,表示一定幫他扭虧為盈。于是,思遠農業技術人員先后來到蔡文續的蔬菜大棚,利用標準化種植模式,為他的一個大棚做了底肥,一共投入6000元,等蔬菜上市,這個大棚的收益卻是其他大棚的2倍。蔡文續感激地說:“經過這一個事,我對思遠看法有了大的轉變,他們真是為菜農著想。”
為了深刻踐行誠信為農的理念,幫助菜農增產豐收,白京波開始探索標準化種植。
白京波一方面到青島農業大學、青島農科院、山東農科院等國內農業院校和科研單位請教知名農業專家,另一方面請教種植高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合理用藥、用肥,對作物生長關鍵點進行了詳細整理與拍攝,設計制作了西紅柿、黃瓜、茄子等一系列口袋叢書,形成標準化種植的雛形。
為改變農戶盲目及憑經驗種植的觀念,白京波結合實際開展了田間課堂、農民晚間課堂等貼近農戶實際的培訓學習形式。
通過講課,一些老百姓開始按照白京波口袋叢書的標準化教程操作,一茬蔬菜下來,嚴格執行標準的農戶真的實現了增產又增收,這批人也成了“標準化”的第一批“粉絲”和示范戶。
成功兌現服務承諾,標準化種植結碩果
隨著業務的擴大,白京波感到了對人才的渴求,逐漸開始引進人才,他相繼從中國農業科學院、青島農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等院校招聘了30余位農業專業的研究生、本科生,同時,從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網絡學院、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山東農科院等國內農業院校和科研單位聘請知名農業專家、學者30多人作為田間學校的技術顧問。
白京波說:“我們就是要用各種措施,比如生物措施,來豐富我們的標準化,讓這個標準化真正讓各方面都得到應該得到的利益,即農民的利益、環境的利益、生態的利益和食品安全的利益。”
通過深入的研究、實驗,以綠色食品標準為規范,形成了科學、實用的《設施蔬菜7F生產技術管理規程》,以標準化的設施管理、土壤管理、種苗選育、栽培管理、環境管理、肥水管理、植保管理等7個模塊,實現對設施蔬菜生產全環節的標準化操作,按照標準化管理,每年的農藥、化肥投入量降低一半以上,產量平均增加20%-30%以上,部分增產超過50%。大棚種植實現了高產量、高品質、高效益、低投入的“三高一低”標準化生產目標。
白京波領導的思遠合作社也積極承擔重大農業科研項目,如基礎技術研究、標準化、信息化、社會化服務研發等,不斷為思遠模式注入源動力。設施蔬菜7F生產技術管理規程中的相關技術獲得了山東省“農牧漁業豐收獎”三等獎、淄博市一等獎,淄博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蔬菜農藥減量化控害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作為山東省農業重大應用技術創新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在2018年舉行的全國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周活動中,白京波作為淄博市代表在大會上發言。公司開發的“農保姆”現已成為農業農村部農業農村大數據實踐案例,被評選為淄博市2018年第一批改革創新典型,并在全國推廣。借助“農保姆”這一網絡平臺,社員可享受到量體裁衣的標準化種植技術輔導。目前,該平臺已注冊標準化社員近3萬戶。
白京波說:“成績的取得,意味著我們思遠人對新農人、新農業、新農場的服務承諾成功兌現了。未來,我們將帶領社員,履行好自己誠信為農的理念,促進菜農增收,為中國現代農業綠色高效和可持續發展做出最大努力。”
2017年,白京波入選“淄博好人榜”;2019年,被評為第七屆淄博市誠實守信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