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修,男,1950年 11月出生,山東龍口人,現為中際旭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偉修是國內電機繞組裝備業領軍人,是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學者型專家,是全球電機繞組裝備制造企業中的首家上市公司掌門人。
從一個只有21名員工的小作坊,到全球電機繞組裝備制造企業中的首家上市公司,再到“蛇吞象”并購蘇州旭創,轉型光通信領域,中際旭創有限公司完成了一次次成功的蝶變。對此,王偉修說,“人無信不立,企無信不旺”,誠實守信是企業立足之本,通過持續過硬的產品品質,誠信真誠的產品服務,才得以讓企業在發展的浪潮中走的更好更遠。
百折不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中際裝備的前身龍口市振華電工專用設備廠創建于1987年。懷著一顆“立志報國,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己任,敢為人先”的創業精神,公司創始人王偉修毅然帶領21人,用20余萬元的啟動資金,開始了艱苦的創業歷程。
為打破德國、意大利的技術壟斷,從事機械設計多年的王偉修在一無資料可借鑒,二無直接考察學習條件的情況下,親自帶隊帶領公司技術人員成立了技術研發項目組,并立下誓言,不攻克項目,絕不收兵。
從此王偉修吃住都在單位,和工人們一起研究一個個技術難題。由于連續熬夜再加上壓力大,王偉修病倒了,但是到了項目的關鍵階段,他不顧身體,常常拔下吊瓶就往車間趕,工人們也從上到下擰成一股繩,歷經一年的時間,最終成功開發出中國第一條定子自動繞組裝配成套生產線,其技術性能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為國家節約了數億元的外匯,從而有效抵擋了進口。
2015年以來,為順應國家新舊動能轉換,培育新動能、改造舊動能的發展戰略,王偉修提出開發我國電機繞組制造行業尚無的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繞組制造裝備,親自主持研發攻關,由他帶頭設計研發國內首臺套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繞組制造裝備,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解決了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機械化生產的關鍵工藝難題,改變了我國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繞組制造裝備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滿足了高速發展的國內電機制造業的需求。
誠待客戶,重諾守信為“上帝”著想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王偉修一直信奉“千金一諾、言出必行”的誠信精神,他認為,企業只有講誠信,才能贏得客戶的信賴,贏得伙伴的信任,贏得社會的信譽。
王偉修的中際公司主導產品是“電機繞組制造專用裝備”,屬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同時,該產品屬非標產品,技術含量高。每一個合同訂單都有特殊性,特別是自動化生產線產品,結構復雜,難度大,每一次都極具挑戰性。
2018年初,中際公司為國內某知名汽車生產商配套新能源汽車電機生產線,該生產線屬國內首臺套,無成熟的技術可以借鑒,且客戶急于開拓新市場,交期緊張。在得知該項目的難度后,王偉修親自掛帥,擔任項目負責人。
在項目啟動會上,王偉修動員大家“客戶是我們的上帝,要克服困難,不惜一切代價,確保交期!”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里,王偉修身先士卒一直戰斗在生產一線,每月無休累計加班20多天,忙到后半夜是家常便飯。在他的帶動下,最終合同如期交付客戶使用。客戶方負責人感嘆:“中際人用兩個月時間高質量完成了別人一百天才能完成的任務,是一個奇跡!”
王偉修常對員工說,對待客戶我們要做到不失約、不失信、不食言、不推諉,嚴格按照約定履行各項承諾。對于因受客觀條件限制而暫時無法履行的事項,要及時給予合理解釋和妥善安排,努力維護企業的良好信譽。
誠待員工,股權激勵打造老板級員工
對于企業員工,王偉修認為,在中際公司,員工即是家人,企業需要做的就是把他們當成是自己的家人來看待。中際公司從未發生過拖欠員工工資和勞資糾紛事件。
在善待員工的同時,王偉修還想方設法提高員工待遇和收入,特別是去年公司員工持股計劃和員工股權激勵政策的實施,讓許多員工獲得了可觀的收入。
2017年,在王偉修的主導下,中際旭創相繼出臺了員工持股計劃和員工股權激勵政策,并承諾對員工持股計劃的參與員工進行兜底,公司第一期、第二期持股計劃擇機減持并分紅下發,員工收益可觀。
與此同時推出了如推行全員旅游、建設員工娛樂活動中心的公眾員工福利,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
誠待鄉親,企業發展惠及鄉梓
多年來,王偉修致富思源、不忘桑梓,反哺家鄉,誠待鄉親,為家鄉的發展做了大量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
為了推進龍口城鎮化發展,王偉修設立了煙臺中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擔起了企業駐地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大項目,他開發建設了中際軒和苑22萬平方米現代化高檔住宅區,以低于成本價的價格為前柞楊村村民提供230套樓房,讓祖祖輩輩住低矮平房的鄉親住進寬敞明亮的高檔社區,綜合讓利1000多萬元,順利完成了前柞楊村的搬遷改造。
王偉修熱衷公益事業,多次被評為愛心捐助先進個人。2017年多次以個人或公司名義向諸由學校、煙臺希望工程辦公室等教育機構捐款捐物,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工作,對包幫村石良鎮山西頭村進行資助,對包幫貧困戶進行定點資助;十分關注弱勢群體,為數名殘疾人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解決其生活問題使其感受到公司及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定期對公司特困員工發放困難補助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廠內發動員工為職工患病家屬捐款20000余元,解其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