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的錢,我不會拿。”這句樸實卻擲地有聲的話,出自蒙陰縣坦埠鎮東崖村一名普通的村民,他叫英枚增。
在集市上做小本生意的英枚增,擁有一顆金子般善良的心,雖然收入不高,但他始終堅守樸素的做人道理:不昧不貪,從不短斤少兩。2019年8月18日,面對遺落路邊的10000元現金,他不為所動,拾金不昧,在警察幫助下,幾經周折,終于原原本本將其歸還給真正的失主,并堅決拒絕失主的酬謝。

8月18號下午,在上東門趕集收攤后,英枚增騎車在回家的路上,發現一沓捆綁整齊的10000元現金,英枚增心里就特別著急,10000元在農村不是小數目,失主肯定心急如焚。涉及金額太大,而且沒有任何的失主身份證明和監控錄像,為防止有人冒領,英枚增一直在焦急尋找失主。
偶然間在上東門集市上,聽到有人聊天說他們村里有人丟了一萬塊錢,在詳細的了解失主信息后,英枚增立馬趕到派出所,聯系民警調查核實。民警聯系鞏玉增后,在銀行調取了其取款錄像,證實鞏玉增為失主。
“真沒想到,自己掉在路上的10000元現金還能找回來,這是給孩子湊齊的學費啊,太感謝您了。”上東門村鞏玉增拉著英枚增的手表達了由衷感謝。
“那天下午,我到銀行取錢給孩子交學費,把2萬元錢放在了電動車車筐里,當時沒有注意,回家后發現只剩下一萬元,心里非常焦急。關鍵是這兩萬元還是貸的款,當時的心情糟糕透了。”鞏玉增說,一想到路上人員流動大,周邊沒有監控,而且現金較多,感覺找回現金的希望很渺茫,沒想到這么快就失而復得,心里十分溫暖。鞏玉增當場就拿出一部分現金給英枚增作為酬謝。英枚增謝絕了酬謝,說道:“錢我不要,撿到別人的東西就要想盡一切辦法還給別人”。
在生意場上,大多數人都堅持利益至上,但英枚增卻寧愿做個同行眼中的“傻子”,也不愿做“坑蒙拐騙”的“奸商”。他誠實守信的經營作風在整個坦埠鎮早已聲名遠揚。英枚增做些小本生意,開始他將山里種植生產的山楂收購后,制成糖葫蘆,拿到上東門、下東門、西崖等地售賣。之后也會擺攤在集市上賣瓜子、水果等,雖然利潤不高,但他堅守“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從不坑騙鄉親們的一分錢。
“有一次趕集,一位老人在旁邊小攤買了5斤橘子,拿到我的秤上一稱,只有3斤8兩,老人回頭就去找小伙子算賬。事后,那小伙子讓我把秤收起來,說我壞了生意場上的‘規矩’,我說那是你自己的‘規矩’,生意人可以講價,但不能缺斤少兩。”英枚增說,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有時顧客買了東西忘了拿找回的錢,他都會追著送過去。“不是我的錢,我不會拿的。”
責任編輯:金秀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