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扎根基層 綻放青春
2010年9月,我從云南藝術學院畢業(yè),2011年放棄了在縣城一家事業(yè)單位工作的機會,懷揣著對教育的最初夢想和一腔熱情來到了距離縣城17公里的宣章屯鎮(zhèn)中學,簡陋的職工宿舍、單調(diào)的食堂伙食,枯燥的教學工作……我彷徨過、遲疑過、動搖過,甚至想到了放棄,但孩子們那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眼睛最終使我堅持了下來。
我最初擔任四個班的政治教學,兩個年級的音樂還有班主任工作,這里留守兒童占將近一半,家庭教育缺失嚴重,給教學及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學生管理中的難題一個接一個,層出不窮。我便不斷的轉(zhuǎn)變工作方式,了解他們所想,盡我所能,幫助他們解決家庭、生活、學習上的困難。8年來,我每學期家訪至少50次,付出總算沒有白費,幾年來,我所帶班的班級考核每學期都位列第一。我利用課余時間成立了藝術社團,培養(yǎng)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每次都是輔導完了再去食堂吃飯時往往只剩下菜湯,中午師生們都休息了,生怕打擾別人休息,我就把棉被蒙在鼓上,不知道打破了幾床棉被。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輔導的特長生連續(xù)六年過關率100%,連續(xù)六年音樂專業(yè)第一名均出于我校。
二、放棄橄欖枝,留守最基層
2013年5月10日,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向我拋來橄欖枝,讓我回大學任教。那一夜我久久不能入睡憧憬著未來的美好,但是最終我改變了決定。學生們得知我要走的消息把我堵在宿舍,有的嗷嗷大哭,有的拉著我的手,有的拽著我的包、、、、、、瞬間我整個人都僵住了,眼淚奪眶而出,我舍不得我的孩子,更舍不得留下汗水淚水的學校。心告訴自己我不能走,因為學校需要我,孩子們更需要我。
面對家庭不幸的孩子,我平常會說:“沒關系只要有老師在,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只要能幫我絕對不會放手,除了精神上的鼓勵,我還一直資助著兩名學生。工資漲了,我的日子卻更加拮據(jù)了,迫于壓力周末我做過鐘點工、去過工地、做過水泥工,但是看著孩子一天天的進步心里再多的苦都是甜的,我會一直堅守著,看著孩子們慢慢成人、成材。
三、挑戰(zhàn)自我,辛勤耕耘,收獲著,幸福著
在教育改革的新時期,必須適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我給自己制定出一個目標:每學期至少上兩節(jié)校級公開課,執(zhí)教一節(jié)縣級公開課,力爭在2—3年的時間里上一節(jié)市級公開課。為此我平時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和能力。2013年學校領導又讓我負責全校學生的德育和安全工作,夜間安全值班、各種逃生演練、安全知識講座、安全宣傳、安全班會等各種活動接踵而來,我的任務也愈來愈繁重。一直以來我都是晚上11點以后統(tǒng)一查一遍學生宿舍,等學生們都安然入睡后才睡。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