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熱腸七旬翁 助人潤物細無聲
李會門,男,現年79歲,萊陽市馮格莊街道馬嵐村村民,現任萊陽市夕陽紅老年藝術大學演藝團團長、開發區夕陽紅老年藝術演藝團團長。李會門老人始終懷揣一顆急公好義、樂善好施的美麗心靈,為遇到不幸的人送去希望、為陷于困境的人增添助力,默默無聞,不求名利,愛心綿延不輟。近二十年來先后捐出20余萬元奉獻社會,其助人為樂的事跡在當地人人稱頌、傳為佳話。
哪有困難哪有他,李會門是雪中送炭的“好鄉鄰”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李會門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這句話的無比正確。2013年,本村孫田風因病去世,撇下3個未成年子女,生活十分困難。李會門得知消息,立即從自己剛收回的貨款中取出1000元給孫田風家人送去,以解燃眉之急。村民呂仁合因病致貧、生活拮據,家中子女因此輟學,李會門不僅再次慷慨捐款,而且向呂仁合提供無息借款2萬元,幫助其掙錢養家,使呂仁合家最終脫離貧困。發生火災的孫忠愛、家有“植物人”的孫孟安、全身癱瘓的孫忠杰,這些村里的特殊家庭在遇到困境時,李會門總會及時的出現,為他們雪中送炭。不僅如此,對于曾經與自己家人鬧過矛盾的鄰居李海清一家,當其不幸遭遇車禍、生活出現困難時,李會門毫不猶豫拿出27000元錢,送到李海清病床前,令李海清又慚愧又感動。村里老老小小都夸贊:“有李會門這樣的‘好鄉鄰’,真是咱們馬嵐村的福氣!”
社會公益有他一份,李會門是播撒愛心“好公民”
如果說扶危濟困更多的是出于父老鄉親的感情,那么李會門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則是他甘于奉獻、服務社會高風亮節的體現。早在1986年,頗有經濟頭腦的李會門承包了萊陽八中校辦工廠,效益很好。其時,萊陽八中提出“奉獻愛心做貢獻”的號召,李會門二話不說積極響應,一次性捐出總計7000多元的現金和鋼材用于學校建設,絲毫沒有疼惜在1986年7000元是多么一大筆錢。2008年汶川地震的消息傳來,李會門第一時間聯系村委和相關部門,表示要奉獻愛心,并先后捐款1000元,捐衣捐物20余件,很好地帶動了全村老少支援汶川抗震救災工作。修路,2100元;文藝秧歌隊,1000元;民間藝人演出團,1000元……一筆筆公益捐贈,明白無誤地印證了李會門常說的一句話:“我現在最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對社會盡一份自己的責任!”他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一人富不如大家富,李會門是創業帶富的“好導師”
“我一個人富不算富,能夠幫助更多人富裕起來過上好日子,那才算真正的富!”談起幫助別人創業致富的故事,李會門比談自己的創業史更自豪。2001年,棲霞市蛇窩泊劉青泰的罐頭廠遭遇經營困境,急需用錢。劉青泰與李會門有過業務往來,也素聞李會門樂于助人,遂上門求救。李會門當即決定無息借款6萬元,幫助劉青泰渡過難關。一年之后,劉青泰的罐頭廠起死回生,現在已經發展成為注冊資金千萬元的大企業。劉青泰逢人便說:“沒有萊陽的老李,就沒有我的今天!”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即使對于遇到困難的陌生人,李會門也從來都是一視同仁、傾囊相助。上世紀80年代末,李會門出差途中碰到一名女大學生欲尋短見,李會門出手相救并耐心教育開導。交談中,得知女大學生想創業辦企業,李會門掏出隨身攜帶的2000元現金,全部給了女大學生。現如今,該女大學生在業界已經闖出名堂,并被推選為市人大代表,成為當地有名的企業家。據粗略統計,李會門近20年來先后在資金和業務上幫助過的創業者就達到30多人,其中很多人都已經有了規模不小的資產。
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點點滴滴的小事。李會門就是這樣一個好人,從不計付出、不求回報,默默地奉獻著。“我出生在農村、生活在農村,深知貧苦的滋味,我一見到人家有困難就想盡自己所能幫一把,這完全是我個人發自內心的一種自覺行動。”李會門的話語樸實無華,他卻用一顆高貴圣潔的心,讓這個世界多了一絲溫暖。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