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堅守醫療一線 用博愛之心救死扶傷
趙德濤,男,漢族,1978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廣饒縣人民醫院醫務科副主任,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16年以來,兢兢業業,以崇高的職業道德,憑借精湛的醫術,救人于危難之中,接診門診病人20000余例,參與手術近千臺,是患者心目中的好醫生,貼心人。

2003年,趙德濤臨床醫學本科畢業后,成為縣醫院的一名醫生。過去,縣醫院在血管介入方向存在著短板,趙德濤先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省立醫院進修神經外科專業,學成后,獨立開展了腦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療,尤其是他實施的頸內動脈海綿竇瘺介入栓塞術填補了醫院的空白,更是大大減少了許多患者奔赴其他地市醫院的勞頓之苦。
熟悉趙德濤的都知道,他不僅醫術高,而且遇到危重患者,他敢于擔當,果斷決策。2017年7月的一天,他向往常一樣,提前來到班上。還沒顧得上去病房看一眼同樣在生病的父親,遇到一名中年女性被送進醫院,因車禍頭部重創,患者深昏迷,顱腦CT檢查提示顱內巨大血腫,生命危急,在家屬未到場也沒有家屬聯系方式的緊急情況下,作為主治醫師的他,果斷做出決定,合血,備皮,急癥開顱,清除顱內血腫,經過3小時的搶救,病人生命保住了,術后第三天病人蘇醒了,逐漸恢復了肢體活力,會坐了,能下地了,不需要攙扶了。19天后,在趙德濤的精心治療下,患者康復了,高高興興走回了家。如今,這位患者已完全看不出做過重大手術的跡象。這些年來,他治愈的這樣的危重病人很多很多。
為了搶救患者的生命,他廢寢忘食,不分白晝連續工作到深夜甚至是第二天早上也是司空見慣的事兒。作為神經外科的一名醫生,他常年24小時不關機,不管深夜還是凌晨來了患者,只要手術需要他,他就立馬趕到手術臺前。無論遇到什么情況他總是盡心盡力。2017年夏天,一個幼兒重型顱腦損傷,由于基層醫療條件有限,他一邊搶救患兒,一邊安排轉院。在救護車上,給患者吸氧、監護,應用腦神經營養藥物,隨時觀察患兒神志及瞳孔變化,患兒嘔吐他一身,他全然不顧,給患兒擦拭口腔內嘔吐物,以防患兒窒息。他清楚得知道,多延誤一分鐘,就少一分生的希望,當時天氣比較炎熱,顧不上擦一把臉上的汗,最終因及時轉院,挽救了患兒的生命。當把患兒送到轉診醫院再回到工作崗位時,已是第二天的早上五點多鐘,同事見他疲憊的樣子,他只是微微一笑。
作為縣醫院醫務科的副主任,趙德濤在提高全院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上狠下功夫。針對病歷書寫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他參與修訂了《廣饒縣人民醫院病歷質量暫行管理辦法》,強化對運行與終末病歷的質控;依據醫院對手術、高風險診療操作授權管理的規定,積極參與對手術、高風險操作、POCT、抗菌藥物、麻醉藥品進行動態授權,制定了完整的管理資料及管理流程,使醫療技術更安全、有效。
近年來,縣醫院成功創建為縣級“急危重癥新生兒救治中心”、“急危重癥孕產婦救治中心”、全國首批示范卒中防治中心;國家級胸痛中心,是東營市區域內繼勝利油田中心醫院后的第二家國家級胸痛中心,這成功的取得與趙德濤他們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的。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