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四十年
志愿服務四十年,義務理發、維修家具、打磨道具、維修電器及水電管道樣樣精通,為居民跑蔬菜產銷對接義不容辭,在南部山區堅持公益十年鑄就無疆大愛。他開創的“匠心筑夢”品牌在吉祥苑社區落地生根,他讓文明新風沁人心脾、潤人心田、催人奮進。
志愿服務四十年 堅持公益愛無疆
寧波,男,漢族,1956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濟南市歷下區甸柳街道吉祥苑社區居民。
志愿服務四十年,義務理發、維修家具、打磨道具、維修電器及水電管道樣樣精通,為居民跑蔬菜產銷對接義不容辭,在南部山區堅持公益十年鑄就無疆大愛。他開創的“匠心筑夢”品牌在吉祥苑社區落地生根,他讓文明新風沁人心脾、潤人心田、催人奮進。

寧波老師為居民修理椅子

寧波為居民義務理發
志愿服務四十年,各類項目樣樣精通
寧波同志自行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已有40余年,在這幾十年里,他不間斷自學了各種傳統手藝,利用休息日廣泛開展多種便民活動:義務為居民、殘疾人、居家老人、環衛工人理發、磨刀、磨剪子、修理面板等,制作并維修家具、制作并贈送馬扎、方凳;誰家水管壞了,電不通了,只要他知道立馬跑去幫助修好,他看見好多樓道,每天亮著燈,就自費買來聲控燈頭幫著換上。
為了讓居民吃到質優價廉的新鮮蔬菜,寧波曾開車跑產地,搞產銷對接,使農家地頭的各類蔬菜直接供應居民,讓群眾少花錢多辦事,不花錢也能辦事。
每年的社區創城工作,寧波都積極參與其中。2017年冬天一夜大雪過后,社區道路上雪厚路滑,居委會人員和幾位社區志愿者在文化東路25號的道路上清掃積雪。寧波夫婦聞訊迅速趕來,二話不說便加入清掃工作中。今年創城,寧波夫婦帶領朋友們清理小廣告、清理衛生死角、擺放亂擺放車輛,不畏寒冷的天氣,極大地幫助了街道及社區的創城工作。
走進南部山區做公益,結識眾多“窮親戚”
寧波除了在社區做志愿服務之外,他還經常到南部山區的敬老院中開展公益服務活動。他的名字對于南部山區的一些居民來說,并不陌生;最早知道“寧波”這個名字,是在十年前。
鄉親們清楚地記得,那時候村里來了兩個人,男的名叫寧波,女的名叫戴桂英,穿得很板正。他們倆說是兩口子,來給鄉親們理發,進行公益服務。
那時候,“公益服務”這個名詞,對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鄉親們來說還很時髦。大家都在想:咋還有剪頭發不要錢的?就在鄉親們猶豫的時候,寧波、戴桂英夫婦支好了攤子。此時,有些村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椅子上坐下了。別說,這夫婦倆的水平還挺高,三下五除二就給剪完了。理發的人對著鏡子瞅了瞅,該短的地方短,該薄的地方薄,剪得還真不錯。此時,有位老人顫顫巍巍地從兜里掏出一把零錢要付錢,寧波、戴桂英連忙將錢推了回去,親切地說:“老人家,不是說了嗎,我們理發是做公益,不要錢的。”那位老人當場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眼淚。
如今,寧波夫婦志愿服務已然十余年,他們只要有時間就去南山為貧困家庭居民理發。寧波、戴桂英夫婦說,每次去南山理發都是在交朋友。十年間,他們結識了許多樸實憨厚的“農村兄弟”。
自制免費理發券,讓環衛工更有尊嚴
寧波同志開展志愿服務體現真情關懷、彰顯貼心溫暖。20歲時,寧波學會了理發;有一次,他在小區里看到前來運垃圾的環衛工人頭發很長、蓬頭垢面,就主動招呼環衛工人來理發。
剛開始他義務為社區環衛工人理發,環衛工人怕收費、也就不肯相信,為了免除環衛工人的思想包袱,寧波自制了免費理發券,通過居委會發給他們,讓環衛工人憑券理發有了底氣。2013年3月,社區“愛心理發屋”成立,他每月都定期給甸柳轄區的環衛工人免費理發,他的貼心服務與關懷,暖了人心。
創設“匠心筑夢”品牌,組建一支花甲志愿服務隊
2017年,吉祥苑社區成立“匠心筑夢”志愿服務工作站,推出“匠心筑夢”志愿服務品牌。在寧波個人魅力的感召和影響下,14名各具專長的能工巧匠將自己的工具搬到居委會提供的場所里,成立了志愿者工作站。
在14名志愿者中,其中13人超過了60歲,最大的高達67歲。就是這些高齡人,每天無償地為周邊居民義務理發,維修家具、打磨刀具、維修電器和水電管道等,他們在用自己的雙手服務百姓,用自己的心靈傳遞正能,用自己的行動為省會城市補充功能。
寧波個性品質謙虛低調、熱心公益,志愿服務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他時時處處不忘為百姓服務,他無私奉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有責任立足本職崗位,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傳遞正能量,帶動老百姓,共同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社會環境。作為一名優秀黨員,你心里想著群眾,多為群眾辦好事,群眾就會給予你更多的信任與鼓勵,我們的工作就多了一些理解與支持,唯有這樣,志愿服務才能蔚然成風,志愿服務才能遍地開花,精神文明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寧波的先進事跡經居民舉薦,在齊魯晚報等新聞媒體曾多次給予報道,開始寧波老師比較抵觸媒體采訪,覺得自己做的這些都是小事,后來經過社區居委會主任多次鼓勵和勸說,寧老師才接受采訪。他的事跡經過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良好反響,大家紛紛為這種正能量志愿服務點贊叫好。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