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用一生守住一個家
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久病床前無孝子”,這些俗語放在平陰縣榆山街道劉官村已經(jīng)70歲的李昌水身上,也不過是一些空話而已。
李昌水,男,漢族,1949年2月出生,群眾,平陰縣榆山街道劉官村村民。
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久病床前無孝子”,這些俗語放在平陰縣榆山街道劉官村已經(jīng)70歲的李昌水身上,也不過是一些空話而已。
談起李昌水,鄰居們無不對他豎起大拇指,雖然年事已高,但憑著一顆善良心,照顧殘疾癱瘓在床的妻子33年,直至妻子去世,然后又用自己瘦弱的身軀繼續(xù)照顧著現(xiàn)在已經(jīng)90歲的岳母和他9歲的小孫子,默默守護著一家子老小。

三十三個春秋過,來生我還守護你
和李昌水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李昌水和妻子劉淑蘭1975年結婚,1982年的時候妻子就得上了祖?zhèn)鞑“c瘓在床,岳母歲還有一兒但卻因為患精神病走失杳無音訊,孤苦伶仃無人照看,于是李昌水又把高齡的岳母接來一起照顧。從此,李昌水便開始了一生的守護、一世的勞作。
白天五六點鐘就起床給母女二人做早飯,然后伺候妻子翻身、梳洗、喂水喂飯、按摩、大小便,接著又去伺候岳母……安排妥帖后便去蘋果園里、莊稼地里干活,李昌水干著活不放心一上午至少要再跑回家兩三次再照顧一個遍。到了夜里便更難熬了,骨瘦如柴的李昌水為了照顧妻子翻身、擦洗身子和抱著她去大小便,幾乎沒有一個晚上是脫了衣服睡覺的,睡一個囫圇覺簡直就是奢望。妻子心疼丈夫,幾次暗自落淚,李昌水卻說,“你是我的家人,是我的妻子,來生我還要守護你”。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放不下的牽掛導致他經(jīng)常夜不能寐,患上了神經(jīng)衰弱,氣色一日不如一日,“我要是倒下了她娘倆可怎么辦呢?”,每每想到這些,骨瘦如柴的李昌水還是咬著牙堅持,這一堅持就是33年,直到妻子去世。
把娘交給我,你就放心吧
妻子走了,李昌水知道妻子最大的牽掛就是自己的老母親,但李昌水沒有把岳母丟下,相反,他把對妻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完全用在了自己的岳母身上。他的岳母石加英生于1926年,今年已經(jīng)92歲高齡了,是一位18歲就入黨的建國前老黨員,當村干部給記者介紹時,李昌水露出了微笑顯得格外自豪。石加英已經(jīng)聽不太清我們的采訪了,但聽到談及他女婿的名字時她情緒激動地熱淚盈眶。妻子去世后,親父母已經(jīng)不在世的李昌水和失去兒子女兒的石加英便成了一對親母子,早起晚睡,辛苦勞作,端茶敬水,無人不贊。隨著岳母年紀的不斷增高,各種疾病也日漸趨顯,成了醫(yī)院的常客。尤其是近些年,石加英兩次住院,李昌水一方面不能耽誤地里的農(nóng)活,一方面還要在醫(yī)院為岳母端屎端尿、喂水喂飯,但是他毫無怨言。干完一天農(nóng)活,買了好吃的有營養(yǎng)的東西自己舍不得吃,看著岳母吃進嘴里,李昌水比吃進自己嘴里還開心,笑起來像個孩子,滿身灰塵的他格外純凈。從石加英斷斷續(xù)續(xù)的講述中我們得知,有時李昌水晚上干活抽井到很晚,石加英再晚也要等著自己的兒子回來吃飯,坐在門前等著著兒子回家的身影出現(xiàn)是她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刻。
人窮志不窮,咱家有希望
李昌水家中窗臺上擺著兩個金燦燦的獎狀,一個是村里的“星級文明戶”,一個是縣的“百家十星級文明戶”。看到我們關注到了獎狀,兩位老人不自覺的露出微笑,李昌水扶著顫巍的岳母使勁挺了挺腰板兒。從支部書記和村兩委成員的口中我們還得知,李昌水完全有資格申請貧困戶,可李昌水就是不同意,按他的話來說,“還有那么多貧困的呢,咱憑啥占著貧困戶?”,樂觀向上的他依舊積極勞動,熱心腸的他看到誰家有活就主動搭把手,村里的捐款他從來沒落下每次還都不少拿,給村里干活從不講價,李昌水拍著胸脯說:“村兒里還能虧了我了么!”
年年都是星級文明戶的李昌水孝老敬親的故事還在進行時,他現(xiàn)在又開始照顧著9歲小孫子的生活起居了,小孫子在李昌水的教育和照顧下茁壯成長,學習很好,活潑開朗。就這樣,李昌水孝順、堅強、樂觀的心態(tài)持續(xù)感染著身邊的人,大家都以他為榜樣,但問到對于這些年自己的艱辛時,他笑了笑并沒有過多話語,他只是告訴記者,“有啥難的,都是一家人。”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