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兒媳獨自撐起一個家
2014年8月之前,鄭媛媛有一個溫暖和睦的三口之家,可是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不幸的是,2014年8月30日,他們一家三口在回家途中突遇車禍,造成丈夫死亡,女兒重傷,這個噩耗讓她的公婆一夜白了頭發,看著臥床不起的老人和重癥監護室里昏迷的女兒,她只能咬著牙,默默地忍受著自己內心的悲痛,不在老人和孩子面前流淚。
丈夫去世 孝順兒媳獨自撐起一個家
鄭媛媛,女,1981年10月出生,現任牟平區恒邦冶煉三公司熔煉底吹鍋爐副操。
2014年8月之前,鄭媛媛有一個溫暖和睦的三口之家,可是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不幸的是,2014年8月30日,他們一家三口在回家途中突遇車禍,造成丈夫死亡,女兒重傷,這個噩耗讓她的公婆一夜白了頭發,看著臥床不起的老人和重癥監護室里昏迷的女兒,她只能咬著牙,默默地忍受著自己內心的悲痛,不在老人和孩子面前流淚。


她深知孩子成為如今老人唯一的精神支柱,于是她毅然決定帶著不滿3歲的孩子搬去和老人一起住,并承擔起了照顧老人的責任,而這個特殊家庭的生活重擔也全部壓在她的肩上,她也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扛起了這個特殊家庭,默默地承受、默默地付出,沒有絲毫怨言。為了讓老人盡快走出悲傷,她將痛苦深埋心底,不管工作有多忙,每天都定時回家給老人做好飯菜,陪老人聊天、散步,在每次買東西的時候,她總是會說我公公婆婆喜歡,久而久之,周圍的朋友都知道她公公婆婆的喜好,但是對她本人愛吃什么,愛穿什么卻知之甚少,為了怕老人在家孤單,鄭媛媛甚至都很少回娘家。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公公婆婆漸漸走出陰影,身體也逐漸好轉。婆婆常對外人說:我雖然失去了兒子,但是現在兒媳跟閨女一樣,沒了兒子,咱還有個閨女!
鄭媛媛的女兒因為車禍,已經歷了5次手術,每次都全麻,清創、植皮、縫合,才保住了腳。但由于創傷面積大,術后兩腿經常疼痛。她就幫女兒按摩、用熱水溫敷,以減輕痛感,特別是遇到陰雨天,疼的格外厲害,她就一直揉,有時要折騰到半夜兩三點,直到女兒睡著,她才沉沉睡去。
多年來,她每天都精打細算,把家里打理得有條不紊,把日子過得有聲有色。作為兒媳,她不辭辛苦,精心地照顧家里的老人;作為母親,她深知知識和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即使再忙再累,也從不放松對女兒的教育。她時常告訴女兒,生活要簡樸、待人要和善,要尊敬長輩、做誠實和有愛心的人。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子女,孩子從小到大,她沒有過多的嘮叨,也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影響孩子。
周圍的朋友都知道她的不容易,希望她能走出陰霾,常常勸她說:你還年輕,還有很多美好的時光,這幾年你一直照顧你公公婆婆,已經很對得起你丈夫了,你應該再重新開啟一段新的生活。但是鄭媛媛看到兩位孤單的老人,她不忍心,也放不下,于是她決定:以后如果改嫁一定要帶著公婆,并且結婚以后還要跟公婆一起生活。介紹的許多人都因為她的條件而打了退堂鼓,以至于多年來,她依然是一個人,但即使這樣,她也從來沒有改變過這個前提,因為她早已做好了永遠撐起這個家的準備,無怨無悔。鄭媛媛說:“看著年邁的公公婆婆還有年幼的閨女,我再苦再累也要撐起這個家,以后不管嫁不嫁人,我都要和他們在一起!”
她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雖然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事跡,卻在實際行動中勇擔責任,傳承優秀傳統美德,37歲的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作為一個兒媳、一個母親的高貴品質,用點點滴滴平常卻不平凡的故事感動這身邊的每一個人。她用自己的青春為公婆照亮了心里的陰影,治愈了內心的傷痛。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