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肩擔起一家親
郭桂芝,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劉集鎮呂營村人,1945年生人,中共黨員,她是一位在基層工作近30余年的村婦女主任,她更是兒媳眼中的一位好婆婆、婆婆眼中的好兒媳。她視兒媳如親生女兒,視婆婆為生身母,她用傳統婦女的純樸和善良,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婆媳情。

郭桂芝,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劉集鎮呂營村人,1945年生人,中共黨員,她是一位在基層工作近30余年的村婦女主任,她更是兒媳眼中的一位好婆婆、婆婆眼中的好兒媳。她視兒媳如親生女兒,視婆婆為生身母,她用傳統婦女的純樸和善良,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婆媳情。
郭桂芝育有3個兒子,是一個美滿幸福的大家庭,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她,被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2015年2月14日,三兒媳在家突然暈倒,到縣醫院診斷為腦血栓,病情特別嚴重,每天二十四小時,郭桂芝守護在身邊,為其按摩,揉手、揉胳膊。當時她已年近70歲,為兒媳洗臉梳頭,端屎端尿,在床上躺的時間長了,怕兒媳生褥瘡,就每天用溫水給兒媳清洗身子,再用毛巾擦干。在醫院住了四十多天,她陪護了四十多天。
出院后,兒媳右手側肢體落下后遺癥,大腦也不靈便了。為了讓兒媳加強鍛煉,每天陪伴兒媳在院子里鍛煉,開始只能在自家院子里走走,后來慢慢的到村廣場上去,兒媳在前面走,郭桂芝在后面跟著。經過郭桂芝長期的精心照料,現在兒媳自己能去廣場上鍛煉了。
除了照料生病的兒媳,郭桂芝家中還有一個90多歲的婆婆需要她照料,每天端碗端飯,洗洗涮涮,這些看似平常瑣碎,但對于一個73歲的老人來說,也是體力和精力上的極大考驗。“俺桂芝不容易,俺這一大家子多虧了她了,是個好媳婦……”90多歲的婆婆說起郭桂芝,也是滿口稱贊。上有婆婆,下有年幼的孫子,還有患有腦血栓的兒媳,郭桂芝每天要做一家7口人的飯,每天兒媳還需要喝中藥,郭桂芝在做飯的同時,把中藥熬上,一天三頓,一次也不能忘。有人問兒媳:婆婆好嗎?兒媳笑著含糊不清地說:好。這一個“好”字包含了兒媳對婆婆的感謝、包含了婆媳情、包含了母女情。
婆婆的肯定,兒媳的夸贊,讓郭桂芝感到付出的一切都是值的。“孩子回到家能看到媽,能有個偎隨,跟他媽媽撒撒嬌,這比啥都強,我辛苦點累點,讓俺孩子有個媽有個家,俺孩子不覺得受屈。”郭桂芝樸素而又充滿真情實感的話語讓人看到了這位老人的堅韌和善良。
讓孩子回到家,能開開心心的叫聲媽,能坐到媽媽懷里撒撒嬌,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一個溫暖的家……這樸素的愿望,正是支撐著郭桂芝的力量和信念,這一家其樂融融的景象,也正是郭桂芝這位可親可敬的七旬老人,用自己的一雙肩膀擔起來、扛出來的……
責任編輯:劉美顯








